第十四章语文教学评价(重点)第一节语文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语文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第三节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第四节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第一节语文教学评价概述一、语文教学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作为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门科学,越来越受广大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重视,一是评价理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它的理论体系逐渐健全,评价的技术和手段也越来越发达。二是评价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它伴随着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但同时它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它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评价的改革将制约着整个课程改革。“评价”一词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在《宋史·戚同文传》中有“市物不评价,市人知而不欺”的记载,这里的“评价”应是两个词,即“评”和“价”,“评”是“评定”的意思,“价”是“价格”的意思,而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又可以理解为“价值”。这和我们今天所用的“评价”含义基本相同,只不过两个词已经合成为一个词了。这样“评价”与“语文教学”结合,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为“评定语文教学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要求,系统地、科学地搜集和处理教学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成果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从评价的对象来看,语文教学评价既包括对语文教学的总体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专门评价,二者是相互关联的。简单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教师是不科学,不可取的,这样往往会一定程度上打击部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上进心,因为考试成绩会受到考试的信度、效度及学生的主观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这种评价方式在中小学是较普遍地存在的。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即使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也不仅仅是考试,评价的含义要比“考试”宽泛得多,考试只是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之一。信度信度是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它能反映考试的稳定性、一致性的程度,是衡量考试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信度与试题难度、题目数量、干扰因素有关。信度不可能达到100%,一般要求在0.9以上。信度的计算公式为:式中,r为信度值,n为试题数量,p为各题正答率,q为各题误答率,s为考试分数的标准差。有时,计算考试信度,也可以以前面进行过的质量较高的考试为参照,通过计算两次考试分数的相关系数作为信度值。如高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可以把中考和本次考试成绩的相关系数值,视为信度。效度效度是指考试的有效性。它指的是考试是否能够真正检验所要测量的内容,以及实现其预定目标成功程度的指标。比如说,一次语文期末考试,本来应从所学的七个单元范围内出题,但试题却只涉及了三个单元的内容,这样有效性就差。可见,效度也是考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需要说明的是效度一般只是针对一定的目标而言的。同样的考试内容考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或用于不同目的的考试,效度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效度值的计算非常复杂,一般针对内容而言的效度可由专家根据经验来判断,其它则要应用繁琐的公式和算法。我国学者认为,考试的效度值大于0.4为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重视定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二、语文教学评价的五种功能(一)导向功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