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高中化学E组一、设计思路二、教材及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五、教法学法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一、设计思想根椐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本课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入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问题式引导,实验探究来组织课堂教学。1、从对“火力发电”进行完整透彻的剖析入手,提出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引入新课学习。2、通过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并认识其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3、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装置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进行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判断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最终得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的结论。4、通过课本上的实践活动——水果电池的制作,实现本课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反应原理必修1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教材地位和作用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普通班的学生,他们基础适中,求知欲望强,乐于展现自我。2、学情分析知识层面情感层面能力层面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形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2)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条件的探究,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培养科学发展观,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的原理。(2)通过化学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学法教师引导主动参与主动参与亲密合作亲密合作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动手实践动手实践学生问题探究问题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探究观察法、实验法、发现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发现法、讨论法学生共同得出结论学生探究动手实践分组实验教师引导讨论推测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六、教学程序1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提出问题: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呢?(2)多媒体呈现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和火力发电的相关图片、影响和图表,引导学生分析燃烧的氧化还原本质及其能量的变化。①什么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什么?②指出火电站中从开始到结束能量是怎样转化的?③火力发电的利与弊是什么?22、建立新思维,提出新的研究任务、建立新思维,提出新的研究任务火电站的工作原理火电站的工作原理④假设你是电力工程师,面对这些利与弊,你会如何应对呢?普通干电池手机电池钮扣电池笔记本电脑专用电池摄像机专用电池“神六”用太阳能电池展示改进方式:展示改进方式: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神舟六号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我国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车1、原电池的原理教学:问题引导、实验探究、动画模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1)设置阶梯式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思路引导。问题1: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环节才能转化为电能。那么要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经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是什么?(电子定向移动)问题2:若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不同区域进行,那么,怎样架设桥梁使电子从还原剂区域转移到氧化剂区域,同时形成电流?问题3:怎样知道所架设的桥梁中有电子流过?如何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2)实验探究:原电池及其原理。实验2-4将实验2-4分解成几个分组实验进行探究。第一小组:实验探究一稀硫酸锌片稀硫酸铜片实验1:锌片插入稀硫酸中实验2: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实验序号实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