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慢慢爬》教案教学目标: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二、观察蜗牛的身体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师总结:触角:蜗牛的眼睛长在长的那对触角上。蜗牛的触角是用来感觉外界环境的器官,如果用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蜗牛的触角中,短的那一对相当于它的鼻子,在短的触角下面还有一张小小的嘴巴。蜗牛肚子下面扁扁的足就像是水波纹一样的横纹,蜗牛就靠着横纹的波动,慢慢爬行。蜗牛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出一种叫做“足腺”的分泌物,就像小朋友运动以后流汗一样,蜗牛也会流汗,但是它流的是叫“足腺”的分泌物。爬行时候,这种分泌物不断的流出来,是为了减少摩擦,有利于蜗牛爬行,边爬边粘在了爬过的地方,等它干了,就变成了一条闪闪发光的线。四、课后拓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关于蜗牛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