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课题:第一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授课教师:朱少甜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改革背景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改革内容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改革影响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重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兴起的根本原因。2.从秦国改革前的有利条件看变法的成功。战国时期形势图合作探究1:秦国地处西陲,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1、时间分期:2、时代特征: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合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BC770BC476BC221西周春秋战国东周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经济:2、政治:3、军事:4、文化: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阅读教材“社会变化新气象”这一部分内容,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在哪些领域发生了变化?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图3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1夏商石犁图4山西战国墓出土的“牛尊”思考1:这四幅图片反映了当时生产技术有什么进步?图2西周铜铲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备注:铁犁、牛耕的出现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大力士姓牛名子耕;《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吴国江淮:邗沟(连接长江、淮水)魏国:鸿沟(连接颍水、睢水)秦国蜀郡:都江堰秦国关中:郑国渠秦朝岭南:灵渠(连接漓江、湘江)战国凤鸟纹方豆春秋莲鹤方壶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社会经济大发展表现:①农业: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兴修水利②手工业:手工业技术进步③商业:商业活跃,商业中心出现影响:①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②产生新的阶级:新兴地主和自耕农阶级,要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③引起政治领域的变革——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社会经济大发展2、政治大变革目的: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上层建筑的变化)内容:奴隶主贵族制度→封建专制统治世卿世禄→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封邑制→俸禄制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中央集权制途径:变法——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合作探究5:从西周时期到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富国强兵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社会经济大发展2、政治大变革3、军事大动荡: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合作探究2: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何不同?诸侯争霸属于奴隶主贵族间的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属于新兴地主争夺地盘,已具有封建兼并战争性质。——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动力阶级不同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社会经济大发展2、政治大变革3、军事大动荡: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战争——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动力4、思想文化: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繁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表现:民间办学兴盛;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合作探究】3:分析春秋战国时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百家争鸣)的原因?(1)经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根本原因:春秋时期是社会转型期: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社会经济大发展2、政治大变革3、军事大动荡: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战争——富国强兵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