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在介绍了功、功率和电能的基础上,引入了动能和势能的知识,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本节教材的任务是理解动能、势能和探究影响动能、势能的大小因素,所以本节的重点确定为“动能势能的概念”和“探究动能、势能的大小因素”,教学难点确定为“势能的概念”。2、学生已接触过能的知识,已多次运用分类法和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学生已形成了探究式学习风格,学生探究课题非常积极。在探究影响动能、势能的大小因素时,教师注重研究方法的引导,掌握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3、探究活动结束后,将所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弹性势能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4、通过课后“小资料”和多媒体展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能量的知识打基础。5、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和完成实验报告的基础上,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以等级形式,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中理解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掌握分类方法和控制变量法具体研究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难点:势能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因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弹簧,重锤、质量不同的小钢球,斜面,木块。学生素质评价量化表,实验探究报告单。学生准备:钢尺,自制的弓(一个小组准备一个),沙(一个小组准备一塑料碗)。学情分析教学流程图多媒体播放与能量有关事例——引入新课,多媒体和实验展示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现象,并进行分类——新课教学,动能——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利用动能知识解决问题——势能,并进行分类——重力势能——探究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弹性势能收集材料自学——课堂拓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能量和能源的片断,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声、光、热电、原子核,潮汐等都具有能量。学生观察思考后,列举自己所了解的能量形式。展示制作的课件:飞鸟撞坏飞机;风车转动;水流冲动水轮机;玩具手枪射出的子弹推动泡沫塑料块。教师演示:把小球悬挂起来;高举重锤;压缩弹簧变形;压弯钢尺;拉满自制的弓。(学生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育理念)以探究小组为单位找出课件展示中和教师演示中的事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对它们进行科学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件展示中事例具有什么共同特征(都在运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示中的事例又具有什么共同特征(有的被举高,有的发生了形变,储存了能量)。(学会用分类法区别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板书课题:动能和势能新课教学动能在课件展示教师实验和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动能的初步概念。探究课题一:物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物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展示课件:一辆小车慢行和快行撞在海绵上,产生的效果不同。一辆较大的车和一辆较小的车行驶速度大致相同时,撞在海绵上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猜想教师提出问题和展示课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学生的猜想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肯定他们的猜想后,结合学生的猜想提出要探究的要素。·设计实验学生讨论科学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要用到的方法,所需要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实验教师分组发放探究器材:不同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