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VIP免费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_第1页
1/9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_第2页
2/9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_第3页
3/9
单元结构单元结构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维新运动的兴起三.百日维新四.戊戌政变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兴起变法的高潮变法的失败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商品输出是指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向国外销售商品。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之一。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资本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在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①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日本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扩张目标,并把朝鲜变成入侵中国的桥头堡。②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加上“赎辽费”总共2亿3千万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3倍。清政府除了进一步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外债,而列强通过附有苛刻政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③条约允许日本在华直接设厂,西方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特权,同样享有这项权利。甲午战争后,列强便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沉重打击了尚未成长的中国民族工商业,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④四个新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航行特权的攫取,使各国得以深入长江流域广阔地区,直接掠夺那里丰富的资源和倾销商品,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⑤条约的割地规定,使中国失去大片土地,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实业救国: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统治腐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1.政治因素:2.经济基础:3.阶级基础:4.思想基础:5.国际因素: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日本的迅速强大,促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决心以日本为榜样,通过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合作探究】(1)问题: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影响: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2)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爱国工商业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3)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商企业进行竞争,随时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从背景看,清政府的借款是在帝国主义加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而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在中国成为主权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情况下进行的。从目的看,清政府借款是为了偿还战争赔款、“赎辽”费用以及满足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为了弥补我国资金的不足,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性质看,清政府的贷款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是奴役性的贷款;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从影响看,清政府的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有力地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