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城关小学党少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将审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分析指出,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也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通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报告,学习受益匪浅,收获良多,让我对“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十七届六中全会认真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真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近十几年来,国家重点致力于经济建设,同时不断探索文化体制改革的良策和发展道路,标志着文化体制建设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文化为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思想。1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着很深的意味和意义。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九十年前,我党的成立过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大意义,掀起学习浪潮,从一开始,这次运动就抓住青年,极力唤起民众,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我们的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之后,正在准备向建党一百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宏伟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无疑是向我们举起了文化兴党,文化兴国的旗帜,必将掀起新世纪的新文化运动新高潮。近些年来,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逐年的开放政策,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文化是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等历史命题,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建设“文化强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提法,也令人耳目一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根本上离不开国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而这不可能单纯靠市场化的方式来完成,政府有责任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是关于非洲土著居民少女“成年礼”2的,报道上主要讲述了一位穿着现代的非洲土著族长,在对本族的少女进行成年礼的仪式,族长的穿着是现代的,而进行的仪式却是其本族最原始的形式,期间不时响起非洲大陆原始古老的音乐,音乐节奏无限制的单调重复,和着音乐,族人们跳起本族的舞蹈。这篇报道使我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文化与文化的关系、种族与种族的关系、音乐与生活的关系、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音乐与意识的关系,更重要是能够使我们想到这些信仰、仪式、心理、行为真实的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体现了文化人类学与音乐研究的关系。传统在左,现代在右,行走在成长道路两旁。当今的文化生活,传统与现代穿梭交织,虽时有冲突,甚至有格格不入之时,但在我看来,传统与现代缺一不可,有他们互补的一面。传统的诗词歌赋丰富着我的文化底蕴,现代的视觉艺术又触动着我们活跃的神经。无论是诗词歌赋,或是经史子集,它陶冶着我们的性情,闲时捧读,会令自己沉醉于中华文明的灿烂光华。而陈逸飞的视觉艺术,法国的抽象艺术展,英国“破铜烂铁”乐团的打击乐表演,仓库泥人展……如此之类,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使我随着时代脉搏前进和发展着……传统的人文观念左右着我大部分的审美观,而现代的文化理念也渗透于我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欣赏典雅的交响乐,学生们也会不是哼唱起周杰伦“哼哼”的饶舌调;我们品评江南丝竹的悠扬3的同时,也习惯了节奏强烈的现代流行音乐。其实这是社会发展的必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昔日的现代成为今日的传统,而明日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