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常见8种修辞手法VIP免费

小学常见8种修辞手法_第1页
1/5
小学常见8种修辞手法_第2页
2/5
小学常见8种修辞手法_第3页
3/5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1、比喻2、比拟3、借代4、夸张5、对偶6、排比7、反问8、设问1、比喻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抓住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明显,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等。例如: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变为”等。例如: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借喻:只出现喻体,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例如: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蓬草=凌乱的头发)注意两点:(1)有些句子用了“像”“好像”一类的次,并不表示打比方,二十表示估量或者比较的意思,这类句子不是比喻句。如:刚才的铃声好像谁也没有听见。她的相貌长得好像他妈妈。2)本体喻体之间必须有所相似,但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如:这顶帽子真像昨天商场门口挂的那顶。比喻的作用是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2、比拟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比拟的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比拟分为:拟人、拟物①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要有人的动作、表情、语言。例如:1、蜜蜂引路!2、风翻开了书!3、花儿随风舞蹈。4、小狗伸了一个懒腰。(不需要讲)②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赋予他们物的表现和状态。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3、借代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借代分为: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本体、具体代抽象、局部代整体①特征代本体: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1)风筝(本体)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老鹰”,有“鹦鹉”,有“仙鹤”,有“蜈蚣”(借体)2)“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②专名代本体: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1)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③具体代抽象: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例如:(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2)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赵树理《老杨同志》)④局部代整体: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4、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刻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夸张的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5、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当然,要两面对称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1、单句对偶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例如:天有多高,山有多高。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常见8种修辞手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