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活动断层探测技术规范(初稿)目录引言3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64基本规定75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106海底地形地貌及新构造探测167海底沉积地层及隐伏构造调查258钻探探测及地震层序分析299海洋深部地壳结构调查32引言国内外大量震例表明,活动断层是地震的根源,也是地震灾害的元凶。活动断层可以对陆地上的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直接破坏,同时,活动断层对海域严重地震灾害带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我国处在多板块相互作用的构造部位,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层广泛分布,尤其对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海域活动断层不仅引起地震振动的破坏,还可以引发海啸等灾害,因此海域活动断层的探测至关重要。国内外震灾预防的实践经验表明,运用当今海域探测高新技术手段,系统采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基础数据,探明海域活动断层的空间位置和构造属性,科学评价其地震危险性,在此基础上合理避让或者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是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和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活动断层探测,前人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规范。由于海域活动断层的工作难度大,对其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并受各种条件限制,迄今为止对海域活动断层的展布及其地震危害性的调查研究程度还很低。本规范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大比例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和陆地活动断层探测工作的基础之上,参考现行的有关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规范,结合海域活断层探测实际特点而编制。本规范首次对海域活动断层探测技术进行系统总结、梳理,规范海域活动断层探测的方法技术体系、工作流程、主要内容、数据管理和产出成果等环节,是开展中国海域活动断层探测的基本遵循。本规范可以为今后海域断裂活动性探测、减少近海海域地震认识的“盲区”提供技术支撑,为重大工程建设与设防、以及滨海区域发展规划等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具有现实和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海域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的基本规定、工作流程与内容、探测方法、数据处理及成果编制等。本规范适用于地震灾害致灾因子调查,海域活动断层调查,鉴定与探测,地震安全性评价,海域活动构造框架与地震构造、海域地震带划分以及海洋开发与利用等相关应领域。2规范性引用文件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36072—2018活动断层探测GB/T958—2015区域地质图图例GB/T18207.1—2008防震减灾术语第一部分:基本术语GB/T18207.2—2005防震减灾术语第二部分:专业术语GB/T18208.3—2011防震减灾术语第三部分:调查规范GB/T13989—201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2763.1—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12763.2—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12763.3—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GB/T12763.4—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GB/T12763.5—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5部分:海洋声、光要素调查GB/T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12763.7—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GB/T12763.8—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12763.9—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GB/T12763.10—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GB/T12763.11—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GB17378.1—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GB17378.2—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17378.3—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GB17378.5—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6—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7378.7—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T14914.2—2019海洋观测规范第2部分:海滨观测GB/T24261.2—2010石油海上数字地震采集拖缆系统第2部分:水听器拖缆技术条件GB/T24261.3—2010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