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实验丨》(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实验1(环境工程微生物)程编号课ENSE3103英文名称Experiment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I程类型课专业核心课总学时36分学2实验项目数11验证性实验个数5综合性实验个数设计性实验个数预修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用对象适环境工程本科生课程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操作技能较强的课程。通过操作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套基本技术,包括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使用保养方法,介微生物的染色,微生物的分离,纯培养技术,微生物菌落形态识别,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大肠菌群数测定等实验内容。实验要求规范操作,(—、基本信息1及时、准确做好实验记录,完成实验报告。200字左右)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操作技能较强的课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强化学生无菌操作的理念,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各项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作业等环节,配合课堂教学,以验证和巩固课堂讲授的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4和6。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序号实验内容学:时实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验证性实验)3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验证性实验)3实真菌的形态观察(验证性实验)3验三实验四微生物细胞的计数和测量(验证性实验)3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验证性实验)3实验六微生物分离、培养与活菌计数(综合性实验)3实验七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观察、比较及微生物纯化技术(综合性实验)3实验八细菌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定性测定(综合性实验)3实验九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综合性实验)3实验十污水中细菌菌落总数测定(综合性实验)3实验十大肠菌群数的测定(设计性实验)6合计36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实验目的:学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细菌的形态。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光学显微镜的构造,理解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保养方法。观察细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本实验重点、难点:显微镜的操作和保养方法,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生物图的绘制。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目的:学会细菌染色的操作技术。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细菌的图片及染色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掌握细菌染色的操作技术。本实验重点、难点:掌握微生物的一般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方法。实验三:真菌的形态观察实验目的:学会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的个体形态本实验教学要求: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掌握制作水浸片的方法,观察真菌(酵母、霉菌)的个体形态。本实验重点、难点:学习制作水浸片的方法,观察真菌的个体形态实验四:微生物细胞的计数和测量实验目的: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微生物计数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理解血球计数板计数计微生物的原理和掌握计数方法。学习测微技术,测量细胞(酵母菌)的大小。本实验重点、难点:测微技术原理,测量细胞(酵母菌)的大小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器皿的包扎,灭菌方法实验目的:学习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方法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配制培养基的过程,理解配制培养基的原理,掌握配制方法。学会各种各种器皿的包扎,灭菌技术。本实验重点、难点:培养基配制的原理及方法。实验六:微生物分离、培养与活菌计数实验目的:学习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本实验教学要求:从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常用的活菌计数方法。本实验重点、难点: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和计数微生物的方法。实验七: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观察、比较及微生物纯化技术实验目的:识别各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本实验教学要求:观察、比较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达到初步鉴别上述微生物的能力。学习微生物的纯化技术。本实验重点、难点:学会鉴别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菌落形态。微生物的纯化技术。实验八:细菌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定性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加深对酶和酶促反应的感性认识。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酶的催化活性,理解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