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第二章藏象学习要点1.掌握藏象、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3.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生理功能和脏腑之间的关系。4.掌握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志、五液的联系。5.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6.了解心包络、命门的涵义及功能。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及其与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藏(viscera):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实指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藏”(脏腑)与脏器的概念区别:・脏器(organs)是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器官的总称。属实体器官,为解剖学概念。・“藏”(viscera)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是一个形态和功能统一的结构,本于实体又非实体。不仅是解剖学概念,更是生理、病理学概念,重在功能。象(xiang):指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藏象(visceralmanifestation):藏于体内的内脏、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与象之间存在着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因“藏变”决定“象变”,故可“以象论藏”。二、藏象学说的形成三、藏象学说的特点㈠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观——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脏腑系统五脏六腑体华窍志液肝系统肝胆筋爪目怒泪心系统心小肠脉面舌喜汗脾系统脾胃肌肉唇口思涎肺系统肺大肠皮毛鼻忧涕肾系统肾膀胱骨发耳、二阴恐唾心藏神(精神、意识、思维){肝藏魂(梦、幻觉)肺藏魄(感知觉、本能动作)脾藏意(意念、注意、记忆)肾藏志(志向、毅力、行动)㈡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天人一体观系统五脏五味五时五方五气五化五色肝系统肝酸春东风生青心系统心苦夏南火长赤脾系统脾甘长夏中央湿化黄肺系统肺辛秋西燥收白肾系统肾咸冬北寒藏黑八、、四、脏腑分类与各自的生理特点脏古作臟,又作藏。一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二是指五脏主贮藏精气。腑古作府,有府库之意。腑多为中空器官,类府,又多与饮食物的贮藏、消化有关。功能形态特点与经脉相络属五脏化生贮藏精气藏神实质器官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有主里属阴六腑受盛传化水谷中空有腔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有主表属阳奇恒之腑贮藏精气中空有腔同五脏(除胆外)无病机脏病多虚”“脏腑藏泻”理论的指导意义“腑病多实”“五脏宜补”治疗“六腑宜泻”五、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和作用•脏腑之精:指贮藏于五脏之中的液态精微物质,是一身之精在脏腑的分藏,是脏腑生理机能的物质支撑,具有濡养、滋润作用。•脏腑之气:由脏腑之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也是一身之气在脏腑的分布。具有推动和调控脏腑机能的作用,是脏腑生理机能得以发挥的动力。•脏腑之阴气:脏腑之气中具有凉润、抑制、宁静等作用的部分,能够调控、减缓脏腑机能和新陈代谢。•脏腑之阳气:脏腑之气中具有温煦、兴奋、推动等作用的部分,能够激发、加速脏腑机能和新陈代谢。第二节五脏一、心“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与小肠相表里。手少阴心经1・表里手太阳小肠经㈠主要生理机能1.主血脉: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厂运血:心气推动调控血液运行全身。I厂主血——I心主血脉——I「生血:水谷精微“奉心化赤”II心血瘀阻匚主脉一指心气推动、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主血脉——生理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依赖:心气(心阴、心阳平衡协调)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可见:•面色——面色红润光泽•舌色——舌体红活荣润,其色淡红光泽•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心主血脉——病理心气不充或心阴、心阳失调——血运失常,血虚或血瘀——脏腑失养面色--淡白无华舌色--淡脉象--细弱无力心胸部感觉--胸闷、心悸怔忡面色--晦暗舌色--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