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多媒体教学功能发挥初探摘要: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成效在于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思考与探索。关键词:德育课多媒体教学功能发挥近年来,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凭借多种传播功能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迄今为止表现功能最强大、人机交流最便利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一、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视听功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俄国教育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听觉获取的知识能记忆15%,通过视觉获取的知识能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则可高达65%。可见利用声光设备,发挥视听功能是激发学习兴趣、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是基本常态,学生极容易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从而丧失主动求知的动机。多媒体教学则是以网络、计算机、课件、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为主要学习工具,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文本、图片、图像、影像、声音等信息加以处理和控制,刺激学生的视听神经,吸引学生的注意,给学生以新颖感和惊奇感,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让学生不仅体验到“好看”,而且感觉“好听”,从而使学生兴奋,激发学习兴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含有大量的概念、原理和做人的道理,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言传口授的方式教学,恐怕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中职德育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轻松的教学情境,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使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学生在“进入情境——探究问题——协商学习——解决问题——总结提升”的各环节保持高度兴奋,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关“我国民族状况”这一知识点时,课前我就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循环播放视频歌曲《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熟悉的歌词立刻把学生带进音乐世界,然后要求学生用歌词思考下列问题:我国民族状况是怎样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此刻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承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他们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解决实际问题。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演播功能,强化直观教学,揭示问题本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涵盖理想信念、中国精神、道德品行、法治知识、职业生涯、心理健康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哲学、礼仪、道德、法律、职业、就业、心理、历史和时政等,面广量大,综合性强,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跨度都比较大,前溯远古,后至现今,兼容中外。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凭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对教材进行讲解说明,而作为教育对象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他们阅历浅,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连贯,对时空跨度较大的事件及其之间的联系,仅凭教师口头讲述恐怕难以理解。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浓缩教材精华,突破时空限制,充实直观内容,使之生动再现,能满足中职生的心理需要。例如在学习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这一知识点时,我以西藏为例,播放了纪录片《西藏今昔》视频片段,呈示在学生面前的是西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前农奴制下没有尊严的生活状态和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自治区成立后当家做主的生活情景。通过直观对比,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就完成时空跨越,不仅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情感还得到升华,真正体验到“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欲望和“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情怀,达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