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仔鸡快速科学饲养的环境条件肉用仔鸡生长快,饲养周期短,一般在7-10周龄就能上市,生产效益高,但对环境条件要求也较高,养殖户常因饲养环境的不合理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为了达到快速安全生产的目的,养殖环境的要求非常重要,现就肉用仔鸡的饲养环境条件综述如下:1.温度外界温度对于雏鸡的体温调节、活动、采食和饲料的消化吸收等都有密切关系。刚出壳的雏鸡体小娇嫩,绒毛细少,不能有效调节体温以抵御外界寒气,最怕冷,所以不给它适宜的温度,就不能很好地生存。温度不恰当往往会造成大批雏鸡死亡。不论什么季节,即使在夏季,刚出壳的雏鸡也要保温。最初几天一定要保持33-35℃的室内温度。这里所指的温度,是指保温伞距地面2cm处的温度,并不是整个鸡舍内部都要维持这个温度。一般育雏的室温24-28℃最为适宜。如果全室内加温,没有差异的话,应保持32-34℃。正常情况下,也可以每星期下降1-2℃。育雏时期的温度必须平稳均匀,特别要防止温度忽高忽低和剧烈变化。太高容易发生软骨病;过低度会使雏鸡受凉,引起肺炎或消化不良,暴发雏鸡白痢。过冷或过热的雏鸡,从外表容易看出,羽毛无光泽,不活泼,这样的雏鸡很难养好。雏鸡养到4周龄后,一般要维持26℃左右就可以了。2.湿度湿度的大小,对于肉用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湿度过大,病菌和虫卵容易繁殖、传播。雏鸡在潮湿的垫草上伏卧,可直接引起感冒、拉稀等病。常见的曲霉菌病和球虫病,就是在潮湿的饲养环境下发生的。特别在雏鸡10日龄后,排烘逐渐增多,呼吸量加大,地面容易潮湿。所以室内应力求保持干燥,特别在霉雨季节更应注意。温度与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温度低度,湿度大,空气中的小分就吸收辐射热,因而增加鸡的体热散失;温度高,湿度大,空气中水分就变为不良热导体,热的放散减低,使鸡感到闷热。因此夏季越湿越热,冬季越湿越冷。减低湿度的方法很多,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选择地高干燥的地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势建筑鸡舍,室内地面加高,可以经常保持干燥。其次在饲养过程中,室内加铺切短的稻草、粗壳、木悄或油菜籽壳,并经常调换,使其充分吸收湿气。同时,保持鸡舍良好通风,及时排除潮气。鸡舍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中雏应保持50-60%。鸡舍内的湿度,可用干湿球湿度计测定。湿气多了固然对雏鸡有害,但过分干燥,鸡雏鸡也是不利的。通常使用煤炉等加热来育雏,有时也会发生湿度不足的现象,引起雏鸡脱水,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在煤炉上加放水盆或水壶等,增加空气中的水分。3.换气换气是为了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所谓换气,就是排除鸡舍内的污浊空气,换上新鲜的空气,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新鲜,鸡就活泼健壮,发育良好。由于鸡的体温高,最大换气量4立方米/千克小时。在换气不良和高密谋饲养下,都会使空气中氧气不足,二氧化碳增高。如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15%以下时,雏鸡就要增加呼吸次数,降到11%以下时,雏鸡就会脉搏加速,明显不安,降到7%以下时雏鸡就会死亡。特别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里生活,长期缺乏新鲜空气,常会造成雏鸡衰弱多病,很多雏鸡往往找不出原因而死去。有的鸡场为了保持温暖,往往忽视通风,把鸡舍门窗全部紧闭,使换气受到严重影响,发生二氧化碳中毒。在使用火炉保温中,有的火炉排气管漏气或阻塞,很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所以在育雏过程中必须强调通风,这个问题在冬季应特别注意。在换气时,要防止冷空气直接吹到雏鸡身上,应当通过布窗或其他屏障,使外界冷空气在流进室内地过程中,逐渐变成温暖的空气。鸡舍内,氨是一种无色、臭味刺鼻的有害气体。空气中含氨量不能超过0.002%,氨的浓度太高,就会引起氨中毒,使鸡的抵抗力降低,羽毛零乱,发育停滞,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由于氨较轻,多在鸡舍上部,因此在上部要有换气设备。所以在建筑鸡舍时,在天花板上开设几个排气孔,把浑浊的空气从屋顶排气孔排出。4.光照雏鸡有能缺少阳光,因为阳光中紫外线不仅有促进新陈代谢,增进健康,促进消化的作用,而且还有帮助形成维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