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经历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并努力创建新的作风,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怎样结合新的实际,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应该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作出正确回答的一个实践课题。第一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丰富内涵及主要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上下躬行实践的结果,是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改造、吸收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且它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被赋予新的涵义,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容,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这种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不同时期的特有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精神财富,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而且要培育新的优良作风,使党的优良作风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丰富。(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或者说理论联系实际,是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和根本作风,也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学风。一个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推动历史进步的政党,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早在建党初期,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实践的共产党人就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中国革命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创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全面灌输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教育过程。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指出:“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是说,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又一伟大成果,为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那么,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如何树立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呢?要把握以下三个环节。11、掌握理论当代大学生要承担艰巨的历史使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必须具有全面的较高的素质,其中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