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单一帐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种财政资金收支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公共财政改革要求而提出的,是对传统国库资金管理制度的变革和创新。20**年,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下发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拉开了此项改革的序幕。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我市主要从支出方面入手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从20**年开始进行此项改革工作,经过六年多的努力,市本级改革基本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各旗县区改革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由来及目的过去的国库管理制度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是适应旧的财政管理体制而建立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不同级次的财政资金先缴入本级国库,然后逐级上解,财政资金在地方国库沉淀较多,地方国库资金较为充足,资金调度和周转的压力不大。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后,按照新的分税制要求,不同税种分别缴入中央和地方国库,共享税种先按比例交中央国库,然后结算返还(省与地市共享税先入省级国库再结算返还)。新的财政管理体制使很大一部分财政资金直接进入中央国库,造成很多地方财政国库资金周转出现一定困难。同时,各地多数也未按预算法规定比例提取预算周转金,有的地方甚至不同程度地存在“寅吃卯粮”的挂帐情况,使金库资金更为紧张。另一方面,在财政资金下拨过程中,预算单位多头开户,财政资金层层下拨,由于流转环节较多,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沉淀、闲置甚至产生了许多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的不规范行为,而财政部门又无法调控沉淀、闲置资金和有效监督资金的使用。这样在客观上就出现了预算资金难以按时拨付和资金使用不规范、使用效益和透明度不高的现象。为了增强财政金库资金调度能力,缓解金库资金周转不足的压力,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和透明度,规范资金使用行为,对传统的国库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就显得势第1页共6页在必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二、改革的基本情况我市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开始于20**年,主要从集中支出方面作了改革,集中收入方面由于条件不具备,暂未进行。在改革试点及规范完善的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三种模式。1、市本级的改革情况。市本级在改革的初期,采用了会计集中核算的一些做法,后来逐步过渡到了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模式。总的来看,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2001-20**年)。成立了财政集中支付机构,从计算机网络配置、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筹备,为改革工作的下一步实施搭建了平台;清理了单位银行帐户,通过手工操作将供热补贴、科技三项费、部分政府采购资金进行直接支付;对全市行政和市直全额事业单位实施工资统发;从源头治腐的角度出发,有选择地采纳了会计集中核算的部分做法实行过渡模式运作。二是转轨阶段(2004-20**年)。推行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完善了相关的改革配套措施;逐步扩大了直接支付的资金范围和纳入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的范围;由原来实行的过渡模式向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模式转轨。三是规范运作阶段(20**年)。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进行了进一步规范,结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直接支付的资金范围和限额标准目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扩大了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范围;对财政授权支付的清算程序进行了修改;将收付中心对单位授权支付资金审核的关口前移到支付流程。经过六年多的努力,撤消了350多户预算单位的1000多个帐户,财政每年集中调控的资金比改革前平均增加了2亿多元,建立起了完善的单一帐户体系、配套改革措施和规范的审批、拨付和清算流程。到20**年上半年,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预算单位达352户,占全部应纳入单位的99%,整个改革按照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模式的要求实现了网络化、规范化操作,本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基本完成。从本级改革的做法来看,主要是按照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的模式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