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攻击与防御1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安全威胁及分类威胁来源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它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这是因为在目前的公用通信网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漏洞和威胁。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确保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是网络安全的目标,信息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信息的存储安全和信息的传输安全。信息的存储安全是指信息在静态存放状态下的安全,如信息是否会被非授权调用等。信息的传输安全是指信息在动态传输过程中安全,如信息是否被篡改、重放等。1.1网络安全&信息安全1.2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是指确保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在计算机网络化(开放互连)系统中进行自动通信、处理和利用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置、逻辑区域、存储和传输介质中,处于动态和静态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和抗抵赖性,与人、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安全、结构安全和管理安全的总和。人指信息系统的主题,包括各类用户、支持人员,以及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员。网络则指以计算机、网络互连设备、传输介质、信息内容及其操作系统、通信协议和应用程序所构成的物理的与逻辑的完整体系。环境则是系统稳定和可靠运行所需要的保障体系,包括建筑物、机房、动力保障与备份,以及应急与恢复体系。信息窃取信息窃取信息传递信息冒充信息冒充信息篡改信息篡改信息抵赖信息抵赖加密技术完整性技术认证技术数字签名1.3关键技术1.4安全威胁拒绝服务攻击内部、外部泄密逻辑炸弹特洛伊木马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信息丢失、篡改、销毁后门、隐蔽通道蠕虫InternetInternet信息丢失信息战内部泄密外部泄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网络协议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缺陷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人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行为,比如非法访问、非法连接主要分类:内部人员(包括信息系统的管理者、使用者和决策者)准内部人员(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者、维护者等)特殊身份人员(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比如,审计人员、稽查人员、记者等)外部黑客或小组竞争对手网络恐怖组织军事组织或国家组织等1.5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2远程攻击基础A.攻击的位置(1)远程攻击(2)本地攻击(3)伪远程攻击B.攻击的层次简单拒绝服务;本地用户获得非授权读权限;本地用户获得非授权写权限;远程用户获得非授权帐号信息;远程用户获得特权文件的读权限;远程用户获得特权文件的写权限;远程用户拥有了系统管理员权限。C.攻击分类在最高层次,攻击被分为两类:主动攻击:包含攻击者访问他所需要信息的故意行为。主动攻击包括拒绝服务攻击、信息篡改、资源使用、欺骗等攻击方法。被动攻击:主要是收集信息而不是进行访问,数据的合法用户对这种活动一点也不会觉察到。被动攻击包括嗅探、信息收集等攻击方法。探测攻击隐藏踩点扫描查点窃听欺骗拒绝服务数据驱动攻击键击记录网路监听非法访问数据攫取密码文件获取口令恶意代码网络欺骗导致异常型资源耗尽型欺骗型缓冲区溢出格式化字符串攻击输入验证攻击同步漏洞攻击信任漏洞攻击日志清理安装后门内核套件图1、攻击分类就目前常见的攻击,大致可以分为几大类(参见图1):窃听:指攻击者通过非法手段对系统活动的监视从而获得一些安全关键信息。目前属于窃听技术的常用攻击方法有:键击记录:是植入操作系统内核的隐蔽软件,通常实现为一个键盘设备驱动程序,能够把每次键击都记录下来,存放到攻击者指定的隐藏的本地文件中。如Win32平台下适用的IKS等。网络监听:是攻击者一旦在目标网络上获得一个立足点之后刺探网络情报的最有效方法,通过设置网卡的混杂模式获得网络上所有的数据包,并从中抽取安全关键信息,如明文方式传输的口令。如Win32平台下的sniffer等免费工具,Unix平台下的libpcap网络监听工具库。非法访问数据:是攻击者或内部人员违反安全策略对其访问权限之外的数据进行非法访问。获取密码文件:攻击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