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在线预订的发展、创新与未来趋势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创新和预订系统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旅行预订方式从最初的线下预订迅速向线上以及移动终端预订转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在线预订的用户人次为2.64亿,通过移动端预订的用户规模达到2.32亿,增长率为10.7%。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发布的《2015全球旅游报告》(TourismHighlights2015Edition),中国旅游者的在线预订行为成为常态,旅游移动预订表现得更为突出,成为中国旅游预订的主要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在线旅游都表现出强劲的趋势,《美国旅游周刊》(TravelWeekly)的《美国消费者旅行报告(第六版)》(U.S.ConsumerTravelReportSixthEdition)数据显示,2012年移动预订在全美旅行交易额中只占2%,交易额为62亿美元;2013年上升至3%,交易额104亿美元;2014年占据5%,有159亿美元的交易额;2015年上升至7%左右,达到228亿美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8%,规模上升到304亿美元。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这个领域的主旋律,对用户行为趋势的把握成为关键。因此针对用户使用习惯开发移动预订App和移动网站已经成为美国酒店、航空公司和在线旅游公司的首要关注任务。美国在线旅游预订商预计在2016年将占据55%的市场份额,传统旅游预订继续受到挤压,预计将会被在线渠道分流7300万美元的预订业务。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里,90%的旅行者拥有智能手机,一半的人至少拥有三台设备(手机+平板电脑+PC),移动预订渠道已经成为旅游者出行的重要预订途径。一移动技术创新:旅游预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的旅游行为方式也逐渐发生着改变。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应用软件的丰富、4G网络速度的愈加迅速和稳定,以及人们出游方式的日渐个性化,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依赖移动互联网为其旅游活动提供预订服务。中国在线旅游自2010年开始进入移动端布局阶段,并于2013年开始进入移动端的爆炸性发展阶段。与传统个人计算机(PC)上网旅游者只能在出发前预订信息不同的是,在线预订的旅游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在旅游的整个过程中随时浏览旅游信息,制订或改变旅游计划,并向旅游服务供应商预订旅游产品和服务,如机票、酒店、邮轮、线路等的预订。这种技术将预订引擎移植在移动终端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人们从排队、拥堵中解放出来,为移动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不仅可以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合理配置资源,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旅游者通过移动端的一键预订就可以轻松享受旅游产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64亿人,较2015年底增长1.6%。其中移动端预订的网民规模增长了10.7%。我国网民使用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的比例由33.9%提升至35.4%(见图1)。图1在线旅行预订/手机移动端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与此同时,据eMarketer预测,2016年有近7500万的美国消费者将通过移动端搜索旅游信息,其中约4850万美国消费者将通过移动端预订旅游产品[1]。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日本通过移动设备完成的订单比例占到28%,澳大利亚占32%,美国、英国和意大利分别占29%、28%和26%,巴西与荷兰均占23%。以上数据表明,由于移动设备已经成为旅行者的必备产品,同时移动端界面清晰、所涵盖的信息有针对性,且没有过多广告干扰,功能相对齐全,使得移动预订技术正在改变着从旅游规划、旅游体验到旅游评价各个阶段的状况。因此,移动预订技术的应用对于各大在线旅行社(OTA)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二移动预订与商业应用的创新性结合(一)OTA的移动预订应用目前,在线旅行社(OTA)的主要代表——去哪儿网、携程、途牛、同程、艺龙、淘宝旅行等都在积极创新,它们利用移动预订技术开拓市场,为旅游者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去哪儿网早在2009年就开始发展移动端业务并保持高速增长,从2010年到2013年移动端用户数量从29万发展到5280万,截至2016年3月底,去哪儿网移动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