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艇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发展现状、制约因素、政策建议)游艇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中叶的欧洲,而现代游艇业则在“二战”之后繁盛于欧美国家。历经几个世纪的演变,如今游艇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集航海、运动、娱乐、观光、休闲和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消费品。目前,全球游艇市场形成了由美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欧美国家主导的行业格局,北美和欧洲作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两大游艇市场,合计约占世界游艇市场份额的95%。在发达国家,游艇与汽车一样被广泛普及,但其却比汽车有着更多的娱乐、休闲及奢侈特性;而在发展中国家,游艇多被作为滨水城市和旅游景点的水上旅游经营项目,供人们消遣游憩之用,少量作为海事、公安、边防的工作艇。一中国游艇业发展简要回顾我国游艇制造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为满足改革开放后内河水运和旅游事业发展的需求,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发展起一批从事玻璃钢(FRP)游艇生产的企业。中国最早的游艇厂家为常州玻璃钢造船厂,于1970年由国家投资兴建,现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常州兰翔机械总厂。当时主要发展公用型游艇,如供公园、人工湖及海边用的划桨艇、机动小艇和游览艇。创建于1976年的东莞市玻璃钢船厂也是大陆较早生产玻璃钢游艇的国有企业,建厂以来已生产了各种规格的摩托艇、高速客船和游艇,特别是1994~1995年为法国CATANAL游艇公司建造了4艘38英尺的双体动力帆船,当时在广东地区产生很大影响。1981年建立的深圳江辉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至今已生产了500多艘款式各异的豪华游艇,全部销往美国、欧洲及亚太地区。时至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旅游业的发展,美、日、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等游艇厂商开始与大陆的玻璃钢船厂合作生产游艇。通过来料加工、引进专家和先进技术、与外商合资以及外商独资办企业等形式,促进了大陆玻璃钢游艇的发展。在此期间,根据欧美等国家相关企业的要求,采用国外原材料和设备主要从事帆艇、钓鱼游览艇及家庭用游艇的生产。后来,中国本土厂商又逐渐发展到与国外合作,甚至自行设计建造较大的游艇乃至高级豪华游艇,包括深圳江辉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厦门玻璃钢游艇厂、常州玻璃钢造船厂、广州新中国船厂、苏州玻璃钢船厂、无锡船舶修造厂、大连松辽玻璃钢船厂、上海红双喜游艇有限公司以及珠海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等。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游艇制造业已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以珠海为中心的华南地区、长江中游以及环渤海湾区域等若干建造企业集群。和西方游艇史相比,中国游艇史很短,但这并不能减慢中国人对游艇消费的增长速度。中国内地最早出现的游艇可追溯至1872年的上海游艇总会,那时候享受游艇的都是在华的外国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时至20世纪晚期,以游艇俱乐部、游艇会为业态的游艇消费显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轮快速发展态势。海湾海域及区位条件优越的南方前沿城市——深圳,不但制造业领先中国内地游艇建造,游艇俱乐部的发展同样走在全国前列。1998年5月,深圳浪骑游艇会成立,这是中国内地最早投资开发的游艇会项目之一,现已拥有400多名会员,为国内规模最大、发展最成熟的游艇会。随后,上海、青岛、广州、深圳、大连以及江苏和浙江等地相继成立游艇俱乐部。目前我国的游艇消费市场仍主要集中在水域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与城市。二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现状(一)游艇产业链与行业结构特征游艇产业的产业链可以看作是由与设计、制造、配套、销售、消费以及辅助产业与基础服务等一系列环节分别对应的上、中、下游产业构成的一条链状结构(见图1)。其中游艇设计十分讲究,其重要性在于赋予了游艇灵魂、格调和品位,并且由于游艇的个性化特点,使得设计成为贯穿游艇制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游艇的销售和消费服务处于产业链的中游,是游艇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主要负责游艇的流通以及消费服务。处于产业下游的是一系列关联产业与基础服务。游艇产业的兴起,会带动上、中、下游一大批相关产业,逐步形成完整的“游艇设计→游艇制造与配套→游艇销售→俱乐部休闲旅游→游艇维护保养→游艇支持辅助”产业链。游艇产业结构游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