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块、小任务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密山市实验小学曲波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小学信息技术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等方面,比之以前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更适应于这些变化呢?经过实践和探索,我总结出一种“大模块小任务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所谓的“大模块”即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有一个整体的教学任务,比如在画图教学中一堂课学习填充颜色,那么填充颜色就是这节课的大的任务,也就是本节课中所说的“大模块”,并且最好将这个模块贯穿在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或是任务情节中。那“小任务”是指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几个任务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说来,一堂课有多少个知识点,就可以划分为多少个小任务,每个任务完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多个小任务组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如何实施到我们的教学中呢,可以依据以下几个原则: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小学信息技术有几大教学内容,基本操作、画图、Word、Powerpoint、Internet应用等几方面内容,根据每一模块设置教学目标,再把总体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目标细1化成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小任务,学生在完成每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例如在教学画图中的《颜色填充》一课时,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小任务,任务一是基本颜色填充,任务二是不封闭图形的填充,任务三是自定义颜色填充,任务四是各种填充综合运用。这几个小任务,层层紧扣、难度递增,学生的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正好是突破一个个教学目标的过程。而这种教学法的局限性就是有时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无法细分为更小的任务,那就可以一堂课以只能以一个大任务贯穿始终。例如:在Word中学习文本框、艺术字、剪贴画等知识时,可以把任务设定为制作一个版报,学生围绕这个大任务,再进行分析、组内分工、探索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突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大模块、小任务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小学信息技术的画图、WORD、POWERPOINT教学中,而对于高段的教学有些不适合。2、“小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另外“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例如,在进行Powerpoint2教学中的《自选图形》这一知识时,教师可设置这样几个难度递增的任务。一是为遭受了狼侵害的三只小猪盖新房,这是自选图形的基本应用,二是粉刷新房的墙壁,这是自选图形颜色、样式的更改,其次是把房子移到大森林里,这是自选图形的组合。这样分散设置几个任务,有利于学生的掌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3、增加任务的趣味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也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或是童话故事,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例如以蜡笔小新为主线学习画图中图片的变化,以小动物走迷宫学习Flash中路径动画的设置,以制作艺术节海报,学习Word中边框、底纹的设置。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很开心,真正的把学习的过程当成一个娱乐的过程,经过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4、教师要注意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