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与教师的威信海珠商务职校陶波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希望自己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所谓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具有使学生感到信服的精神召力量,可以理解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信誉。威信与威严不同,威信使人亲而近之,威严使人敬而远之。马卡连柯指出: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证明,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资望及其力量与品质。威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产生巨大的威力。有威信的教师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他的话学生很容易听进去,在他的号召下学生能很快地行动。相反,没有威信的教师说的话、布置的任务、提出的要求,学生可能听而不闻,闻而不动,有时可能误解。即使是同一句话有威信的教师讲,学生乐于接受,还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没有威信的教师讲,学生不易接受,还会产反感,甚至体验到是一种屈辱。教师的威信对学生之所以有这样在的作用是因为:1、学生确信教师讲授和指示的正确性,主动地予以接受,很快诱发出行动的意向,有较好的掌握知识和执行指导的主动性。2、学生最喜欢并善于模仿教师的行为,而且这种模仿不是出于盲目、毫无原则的。相反,这种模仿却是一种理智的行为。3、教师的表扬和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威信的形成有赖于一系列的主客观条件。但更重要的是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主客条件——教师的师德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重视师德修,牢固地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光荣的社会责任感,力争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强;不断提高自已的政治、业务水平,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大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勇于开拓创新的新型人才,才能适应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祖国现代建设和需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才能心悦诚服。在教学中,教师能深浅出、侃侃而谈,能帮助学生解决难点,能结合教学内容谈今论古,能介绍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有很高的智力、应变能力以及教育机智,才干是学生理想的榜样,能被青少看成是智慧的化身,自然能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具体而言,应从如下十个方面抓起:忠——即忠于人民的教业,树立终生为教育事业服务的思想。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热爱本职工作,逐步树立终生为学生服务和思想。决不能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心猿意马,妄自菲薄。德——即高尚的品德修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重师首先师自重”,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时时、事事处处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力争做到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学——即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除经常钻研本职业务外,更应学习国内外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教书育人奠定坚定的基础。勤——即勤勤恳恳对绸待工作和学习.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勤劳的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还要加分之九十九的劳作”。每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要力争做到“六勤”,即脑勤、耳勤、手勤、口勤腿勤。严——即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都应严格要求。“严师出高徒”,每个教育工作者在严于律已的同时,要以“三高”——高难度、高效率、高质量要求学生,使他们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吃。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青出于蓝”实效,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调——即调查研究。作为教育工作应经深入了解和调查国内外有关的教育信息,吸取国内外成功经验或接受其失败的教训,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改——即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开放的今天,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经常自觉地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以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勇于改革、敢干创新的精神,力争在教学改革、提高质量方面做出新的贡献。活——即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应该尽量使用启发式,要因材施教、灵活多样,反对“一刀切”、满堂灌、填鸭式。尤其地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和特长等各自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地进行教育教学,使他们将来更好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爱——即要求每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能爱护、关心和信赖学生,师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