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古诗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学生学习古诗,能充分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语言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语言文字的精美,提升审美鉴赏品位,培养提高语文素养。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哲理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古诗内容高度概括,语言洗炼含蓄,既有极强的跳跃性,又有耐人寻味的言外之音。诗人的丰富感情,也往往借助声韵节律来抒发。但是,古诗毕竟是古代人用古代语言写的,跟现代人用现代汉语写的诗比起来较为难学,这是事实。根据古诗的特征,找出教学难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是教好古诗的前提。其次,从教学对象看。小学古诗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他们年纪小,学识浅,和成人的思想感情有距离。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生产和交通工具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古代诗人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更不同于今天的小学生。因此,有些诗篇要想让儿童真正了解它,除了疏通文句之外,还要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因此,教师应通过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需要匠心独运,给予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艺术的再造,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与古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引起共鸣,诗歌教学中,学生体会意境尤为困难.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策略,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整体感悟意境,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下面,我就对小学古诗教学的学习策略谈一下我的想法:一、教师要重视收集信息,查询资料的处理与共享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查询资料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课前、课上预习这一环节是重要而又常被学生忽略的一步,大部分教师课前不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授课时无针对性。依据上述情况,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具体指导、引领学生收集信息,查询资料,师生间、生生间要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去思考、去设计解决方案,从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其做法:(一、)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查询所要学习的古诗的作者、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与作品有关的图文资料等文化知识。(二、)《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口语交际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课堂上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际,谈谈自己自觉收集信息的感受和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见,与同学共享;教师也拿出一份自己的处理意见,让学生从中比较,取长补短,与同学分享。(三、)让学生们重温以前学过的有关内容,将新旧知识、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这样,不仅强化了能力的训练,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课程空间,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和孟浩然两位诗人充满诗意的离别,是一种在愉快中分手,在向往中惜别的送别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他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是在那繁华的季节,去那繁华的地方,一定很快乐,他自己很向往扬州,他一边送别,一边心也跟着飞翔,我们读起来,一定更灵动、愉悦、充满畅想。解读古诗内容,就应先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气氛不同,文风自然也就不同。如果对作品所处的时间段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对作者主旨的理解就不会有较大的偏差,诵读时感情技巧的处理也就有所依据了。在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后,再了解诗人的生平,这样就更有利于理解古诗作品,用最适当的方式去表达。二、体会意境的策略(一)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所谓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诗歌中的“意”就是情意,就是诗人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