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微形课——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资料的常用表示方法。2.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根据提供的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按步骤动手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读图分析该地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读图分析该地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实际动手操作,突破重点)教学难点: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通过引导学生从气温的冬夏季节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多少及季节分配特点入手突破难点,尤其提醒学生对冬夏季节里“寒冷”、“温和”、“炎热”、“凉爽”等词语表述的规范定使用)教学方法:启发、自主、合作探究。引入新课:播放《天气预报》,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世界的某一地点,学习在某一地点怎样通过当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研究当地的气候特点。讲授新课: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板书)通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预测。独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第76~77页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并观查图4-15和图4-16,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中的导学内容:1.气候资料的常用表示方法有____、___和___等三种。2.一年中___气温与___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3.气候资料坐标图由___年变化曲线和逐月___柱状图两大部分组成。4.在气候资料坐标图中,横坐标表示_____。纵坐标分别表示______和_______。5.怎样绘制和分析气候资料坐标图。对学、群学:引导学生针对独学环节中的发现和困惑在对子、小组中进行交流、学习。点评:老师对通过循视、检查了解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进行解惑,尤其突出重点难点部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直观的方式加以表示。学会阅读和使用这些资料,就能快捷地了解和比较各地气候的特点。(多媒体分别出示气候资料常用的三种表示方法: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本节课我们主要要探讨、学习用坐标图表示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绘制和分析等问题。坐标图(板书)1.绘制方法:绘制(板书)多媒体分别出示事先画好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坐标底图,为学生讲解坐标图的各个部分,使学生明白其含义,接着演示作图的具体步骤。(承接)统计图表是绘制出来了,怎么用呢?我们不光要会画,还要会用!2.分析方法:分析(板书)(1)观查气温:夏季炎热还是凉爽?冬季是寒冷还是温和?气温年较差大还是小?(2)观查降水量:降水较多还是较少?季节分配平不平均?探究:在学习了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后,给学生抛出以下两道活动探究题,让学生按1~3组做第一题,4~6组做第二题分配探究任务,在小组内充分讨论、探究,得出本组的探究成果。探究一:分析课本第77页图4-15和图4-16,乌兰巴托和昆明两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以下内容:1.找出两城市最高、最低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计算两城市的气温年较差。2.请估算两城市的年降水量。3.乌兰巴托和昆明的气候主要有哪些差别?探究二:根据以下来宾基本气候情况表中提供的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完成下列任务:(1)在导学案给出的坐标网格中,绘制来宾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2)根据所绘图像,说出来宾的气温和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主要特点并概括出其气候特征。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各自的探究成果,其他其学生提出质疑、补充,教师适时点评。展示一:(1)乌兰巴托最高、最低月平均气温分别是18℃、-24℃。气温年较差是42℃。昆明最高、最低月平均气温分别是20℃、9℃气温年较差是11℃。(2)估算乌兰巴托和昆明的年降水量分别是300和1100毫米。(3)乌兰巴托和昆明的气候差别表现在:冬夏季气温的高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