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一、课题: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7课内容《守株待兔》二、目标分解依据1、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1)认识47个常用字和会写字39个认识的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课文的意思。(3)感化学生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看待问题,正确地认识自己。2、教材特点《守株待兔》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3、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寓言课的学习,寓言故事是运用虚构浅显的小故事,说明的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再者,许多寓言现在已变成了成语,本文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为了使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正确地运用这些个词语,我在教学中就需要为他们明确守株待兔的意思,另外,本篇课文语言比较简单,所以我在课堂中会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三、学习目标1、借助识字方法,使学生认识“守、窜、撞、桩、此、锄”等6个生字,会写“守、丢、此、肥、桩”等5个字。2、多种形式阅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悟出故事的寓意,让80%的学生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3、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中让学生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想有收获,必须付出劳动。四、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猜字游戏和展示作品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课堂活动和说话练习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通过问题课堂读书检测和课堂说话练习检测目标3的达成。【学习重难点】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2、研读课文,明白寓意。【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其他寓言故事。五、教学活动预案【学习过程】(一)动画激趣,揭题解题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我们来听听吧!2、播放《守株待兔》的动画片。学生观看。3、故事好听吗?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啊?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很有趣的成语故事,注意看老师写课题。4、我先写了个什么?(宝盖儿),下面是寸字,合起来念什么呢?写拼音,注意把翘舌音读准,拼读一遍。看下一个字,株,是什么意思?看图画,在这里指的是树桩,待,就是等待,守在树桩旁边等待什么呀?生:等兔子。师:出示兔子的图片。和兔字的演变过程。下面老师要写“兔”字了,同学们注意看:一个刀字头,就像兔子的长耳朵,再写一个扁口,撇,竖弯勾。看这只小兔子,它还有一个毛茸茸的短尾巴呢。它在这里变成了一点。下面你也伸出小手指把它书空一遍。生:书空。师:再一起读一读课题。(板书课题:守株待兔)(二)初读课文。1、出示课文插图。师:大家再看看图,是谁守在树桩边等待兔子啊?生:是农夫。2、师:这位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书端好,听老师给你们读一读这个成语故事。有意思吗?你也像老师这样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遍圈出课文中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同时屏幕出示生字)3、师:刚才我们读了一遍课文,现在你知道这位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了吗?(因为农夫捡了一只死兔子。)师:(边板书“捡”边说):原来他毫不费力白捡了一只兔子啊!(认识“捡”)做捡的动作,看捡东西要用手,所以捡字的左边是提手旁。大家拼拼吧,注意拼音要读准。生拼读。4、师:农夫怎么会捡到一只兔子呢?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就明白了。(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生读第一自然段,出问题的答案。2、生答(有一天他在田里干活,一只野兔忽然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这自然段里有还有四个生字宝宝呢!有的同学早就认识它们了,你愿不愿意做一次小老师,把你认识的那个字教给同学们!预设:我认识了“慌”这个字。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