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中华书局版教材《世界历史》九下第三单元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爆发的最大规模的世界大战,二战最终以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宣告结束,二战是20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史实,不仅使学生了解整个战争的过程,而且使学生理解战争前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本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状况。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形成了轴心国集团,并且疯狂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终于导致了二战的全面爆发。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且导致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演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互相支援,共同战斗,最终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使世界走向了和平与光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是历年中考命题必考内容,从往年中考考察题型来看,主要有选择、材料题、图表题等;从考察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二战的主干知识上;从题目的命制上看,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图片、地图的识记、再认等,通过大战的教训和惨痛的经历,引导学生要以史为鉴,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方向。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内容,结合着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主要事件。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5.认识二战的性质、规模,归纳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影响。三、说教学的重、难点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重难点重点:慕尼黑协定、德国进攻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国际法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等重点知识难点:灵活运用二战的知识形成条理性,反思战争的危害及对战争的认识。四、说学情有的学生对二战时期主要参战国的最高领袖和军事将领们的表现,包括战略决策、战术运用和武器装备等内容了如指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知道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希特勒等历史人物的名字,对重大事件的认识支离破碎,线索不清。五、说教法1.自主整理: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小组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1说课稿2.活动探究:创设问题情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六、说学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复习、梳理归纳、合作探究、总结反思。七、说教学过程活动1.尝试回忆看题说史:看每课的课题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历史知识,看学生对知识了解的情况。活动2.精心梳理自主复习从收集完善资料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看哪一位,哪一组完成最快,记得最多!内容线索化:我们可以用图表对二战进行概括、总结,使其线索更加清晰;我们也可以用数字对二战进行概括、总结等。也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进行整理。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体系,同时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大家学习借鉴。学生理解记忆重点知识:如1、用数字对二战进行概括、总结一个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会议: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二个对立的集团:1937年德、意、日三国构成侵略性的军事集团──轴心国集团;1942年,美、苏、英、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二个使二战规模扩大的事件: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三个重要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