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永遇乐》教案VIP免费

《永遇乐》教案_第1页
1/2
《永遇乐》教案_第2页
2/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师: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首慷慨悲凉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同学们把书打开,阅读课下注解⑻,简要地了解这首词的时代背景。(板书,生读)。师:关于这首词的背景,老师写了这样一首小诗:(投影)宋金对峙数十年,当政今朝欲瓯全。将军壮志临要塞,北伐焉能走泥丸?“宋金对峙数十年”,当时南宋和北方的金国隔江而治已经几十年了,在这几十年里,南宋没有能够收复失地。“当政今朝欲瓯全”,公元1204年,当时执政的韩佗胄好大喜功,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了已经赋闲八年之久的辛弃疾。“将军壮志临要塞”,他报着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希望出任镇江知府。镇江在长江边上,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所以我称之为“要塞”。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此时的韩佗胄想立即北伐。但辛弃疾不同意,“北伐焉能走泥丸”,北伐怎么能象走泥丸那样轻松容易呢?他认为应当作好充分准备,决不能草率行事。我们看,辛弃疾的意见是多么的正确,可惜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远望,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杰作。师:下面老师为大家背读这首词。大家注意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师:下面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一定要读出你所理解出来的这首词的感情。师:读得不错,投入感情了。但是要注意一下这首词情感的抑扬起伏,因为这首词的情感深厚,不可能是直线形的。师:我们看题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词?我们知道怀古词,往往指作者在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然后引发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所以,怀古的真正目的是伤今。一提到怀古词,我们还应想到,词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典故。那么这首词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用了很多典故。大家数一数,这首词作者共用了多少典故?生:五个。师:这五个典故,分别涉及到了孙权、宋武帝刘裕、宋文帝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这首词共104字。在这短短的104个字中,竟然用了5个典故,几乎是无一处不用典啊。所以有人批评辛弃疾“掉书袋”,也就是买弄才学。那么这首词有没有“掉书袋”的毛病呢?我们来分析看。我们首先来看上片。作者怀着无限的感慨,登上北固楼,想到的是孙权和刘裕。那么大家就大声地朗读上片,同时思考作者对孙权怀有怎样的情感?生:崇敬、崇拜、景仰、向往。师:大家说得都不错。那么词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这种情感?生:“英雄”“风流”师:直呼孙权为“英雄”。而且“英雄无觅”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无觅英雄”,把英雄提前,带有强调突出的作用。“风流”指的是孙权的丰功伟绩。这的确表现出了词人的崇敬之情。非常好,还有没有?生:“觅”,是寻觅的意思,有明确的目的性,作者就是来寻找孙权的,表现了对孙权的崇拜、向往、仰慕,主观色彩十分强烈。师:分析得非常精彩。还有没有?师:大家在找的时候,忽略了一个词,“千古”。师:“千古”是表示时间的一个概念。但是它不仅仅表示时间,它还应有一种特殊的韵味。我给大家几个例句,看大家能不能体会出“千古”所包含的意蕴。(投影: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谁人听。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千古”具有怎样的意蕴呢?大家思考。生:师:包含着一种独特的绵延性和永恒性,还含有一种慨叹。师:它和“江山”这个表示空间的词搭配在一起,既有空间的广大又有时间的绵长。在这江山千古中,神州大地上几番分合,几番易主。而在那么多君主中,作者独寻孙仲谋,可以体会那种景仰之情了。的确,辛弃疾对孙权情有独钟,他还有一首怀古词,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其中有这样的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也集中地表现了这种情感。生:“金”“铁”“吞”写出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的雄姿:横戈跃马,驰骋疆场,如虎如貔,何其壮哉?表现了作者的崇拜之情。师:但是对于孙权、刘裕这样的大英雄,现在有没有了?“无觅”,无处寻找了,“雨打风吹去”,已经被历史的风雨无情地消歇待尽了,写出了作者无尽的慨叹。师:那么作者写孙权、刘裕的用意何在呢?生: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英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永遇乐》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