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复习题一、选择题1.“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出自()A《庄子·秋水》B《韩非子·内储说上》C《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下列哪个成语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A掩耳盗铃B狐假虎威C滥竽充数3.四面楚歌讲的是刘邦和()的战争。A项羽B刘备C袁绍4.()故事告诫我们不能自己骗自己。A走马观花B毛遂自荐C掩耳盗铃5.安居乐业这个成语讲的是()的故事。A孟子B孔子C老子6.程门立雪指的是()A尊师重道,虚心求教B在程家门口站着C在程家门口堆雪人7.对牛弹琴中那个对牛弹琴的人叫()A公明仪B公孙仪C孙仪8.蜀国丞相诸葛亮劝告刘禅应该发奋图强、振奋精神,万万不能够()A.不耻下问B.不学无术C.妄自菲薄9.负荆请罪讲的是()的故事A廉颇和赵王B蔺相如和赵王C廉颇和蔺相如10.画龙点睛说明()A办事要突出重点B龙不能没有眼睛C画得不好11.完璧归赵中最大的功臣是()A蔺相如B赵王C廉颇12.()让士兵们望梅止渴A曹操B刘备C诸葛亮13.()闻鸡起舞A张飞B项羽C祖逖14.越国国君()卧薪尝胆。A项羽B勾践C关羽15.“大材小用古所叹。”陆游的这句诗中暗指()被大材小用,太可惜。A辛弃疾B苏轼C王维16.这篇文章的结构已经很完整了,你再加上一段,反而是()A画龙点睛B捕风捉影C画蛇添足17.俗话说:“近朱者赤,()”A近墨者黑B近墨者蓝C近墨者绿18.邵雍称赞()是个“脚踏实地”的人。A司马懿B司马迁C司马光19.守株待兔说明了()的道理。A做事不知道变通B还有下一只兔子C等待才有机会20.因为他孝敬父母,勤奋好学。人们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A沉香B黄香C孔融21.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太公指()A姜子牙B刘太公C孙权22.大器晚成讲的是()的故事A崔琰B曹操C袁绍23.“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故事是孟子给()讲的。A梁惠王B梁庄王C梁襄王24.《前出师表》是()写的。A诸葛亮B刘备C刘禅25.淳于髡用谜语()来劝勉齐威王整顿朝纲,收复失地,振兴齐国。A.废寝忘食B.一鸣惊人C.半途而废26.()比喻言行、行动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A有始有终B走马观花C自相矛盾27.“走马观花”这个成语出自()的著名古诗《登科后》。A孟浩然B孟郊C孟子28.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就叫()A.取长补短B.举一反三C.大材小用29.“学富五车”中的“五车”指五车()A.菜B.书C.钱30.“七步之才”说的是()的故事。A.曹操B.曹丕C.曹植二、判断题1.“毛遂自荐”中的“毛遂”是一个人的名字。()2.“刻舟求剑”这个故事用来讽刺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的愚蠢可笑的行为。()3.“弄巧成拙”指的是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却干了蠢事。()4.“亡羊补牢”中的“牢”指的是“关牲口的圈”。()5.“郑人买履”讲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衣服的故事。()6.“拾人牙慧”就是指拾到别人的牙齿而非常开心。()7.孟母为使儿子成才,曾经三次搬家,择邻而居,是三迁之教的典型。()8.学习中,我们可不能像“掩耳盗铃”中的那个偷钟人那样自己欺骗自己。9.“运筹帷幄”指的是在军帐中谋划军机。比喻卓越的军事才能。10.人们常用“一鸣惊人”来比喻那些平时不动声色,却突然做出惊人事情的人。11.《自相矛盾》中的那个楚国人既卖矛,又卖盾,生意做得很红火。12.孔子很欣赏这种常与人同流合污的好好先生。13.“投鼠忌器”说的是把老鼠投进机器里。14.学习中,我们可不能像“掩耳盗铃”中的那个偷钟人那样自己欺骗自己。15.“江郎才尽”也可说“江淹才尽”。1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的是庄稼种一年就会有收获。17.“事半功倍”说的是指下了双倍的功夫,只收到一半功效。18.“手不释卷”的意思就是手里拿着卷子不肯放下来。19.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有不耻下问的精神。20.“汗牛充栋”是说一个人家里有很多房子很多牛。答案:1—5ACACC6—10AABCA11—15AACBA16—20CACAB21—15AAAAB26—30CB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