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温馨的港湾》学习目标1.感激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2.增强感受父母爱的能力,力所能及的扶助父母的能力。3.了解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体现在抚养、教育两个方面;懂得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热爱、理解父母;知道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明确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在父辈、祖辈的精心照顾下成长已经习以为常,不少学生忽视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而把父母的关心照顾当成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不能从内心深处感激父母。虽产生孝敬父母的想法和愿望,却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父母的不理解、疏远。因此,要帮助学生从情感上贴近父母,心灵上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培养学生尊重、理解、热爱父母的感情,自觉的从行为上关心、体贴、照顾父母和长辈。增强学生的家庭意识和观念,培养责任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课时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上。学习重点: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习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之爱,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改革一贯倡导“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应充分体现这一的理念,努力创设各种活动情景,帮助学生真正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感恩父母的情感,从而升华学生的思想、内化学生的体验。本课通过四环节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环环相扣,努力完成“激情——明理——导行”三步曲。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教师准备:(一)设计导学案,提前印发并发到学生手中,指导学生课前预习1、家是什么?谈谈对家的认识。2、父母对我们的爱表现在那些方面?3、为什么要孝敬父母?4、怎样孝敬父母?(二)搜集和学生有关的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照片学生准备:1.仔细观察父母一天中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体会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心血,把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2.调查了解平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表现。3.搜集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典型案例。4.了解父母的生日。5.上网查询母亲节和父亲节分别是每年的哪天?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故事“富翁无家可归”:在美国的一个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一位富翁。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家。”富翁沮丧地说。警察指着不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您的家吗?”富翁说,“那„„是我的房子。”使我们想起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这首歌。师:这饱含深情的歌曲,我们不约而同的想起了我们温馨的家。但是“富翁却无家可归”,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家,是我们熟悉的地方;家,是慰藉心灵的港湾;家,是治疗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家,是寒冷冬日温暖的阳光;家,是远方游子的精神寄托;师总结过渡:每当我们累了、倦了、委屈了,家永远是我们宁静的港湾。导入新课——家,温馨的港湾(板书)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一:交流展示温馨的家——认识家是什么(板书)一、我有一个温馨的家(1)教材第3--4页图片:反映家庭生活温馨场景的照片师:在这里有我们亲爱的家人,家人们和谐相处,相互关爱,我们每个人都感受着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同学们,看了这组图片,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一些描述家庭温馨场面的美妙词语(至少两个):幸福美满;其乐融融;天伦之乐引:写的太好了!现在回想一下,父母为自己做过的最令自己难忘的事,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总结: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为我们做过的事情不知有多少,有些事情你可能早已忘记,有些事情却是永远无法忘怀的。2、读一读,说一说,唱一唱(1)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教材第四页的歌词《可爱的家》,从中体会感受作者对家的无比眷恋和热爱,大家来说一说家是什么。(2)《我想有个家》这首歌深情的演唱,把家的温馨演绎得淋漓尽致,激发了多少人对家的向往„„同学们,除了《我想有个家》这首歌,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家的歌曲?请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