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感情朗读人物对话,背诵古诗。2.借助课文内容读懂古诗。3.在对诗文反复有感情地诵读揣摩中,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感情,体会两人离别时的依依别情。教学重点:通过诗文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难点:揣摩体会古诗的意境和诗人与朋友的依依别情。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2.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送别)?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内容。(文中着力描写了赏景藏情、对话叙情、吟诗抒情三个送别场景)(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进入送别的场景,一起感受这份浓浓的离情别意吧。二、学习“赏景藏情”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1.指名朗读2.再读“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两个词,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色?李白将这些景象合起来称为“烟花”,这是长江边三月间特有的景象。3.同学们想象一下,若是平日,李白和孟浩然会在黄鹤楼上干什么呢?4.既是分别,为什么不谈分别,却把这份依依惜别之情藏起来呢?他们是怎么藏的?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出来。5.是的,虽然他们看起来仍在欣赏美景,但他们只是用动作掩盖了内心的离愁别绪。谁来读读,读出这份离别之情。三、学习“对话叙情”过渡:不忍别,终须别。薄酒一杯酬知己,千言万语涌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时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过渡:离别之言,情真意切,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你能从李白的话中读出了1什么?(写一写)提问:会读书的同学能从人物的语言,读进人物的心理,不仅能读懂李白的话,还能读懂李白的心。你从李白的话中读出了哪些情感?1.“您、夫子、敬仰”对孟浩然的尊敬。孟浩然比李白年长12岁。公园725年,李白乘船来到襄阳,带着自己的诗特地去拜访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大加赞赏,并留他住了十多日,热情款待,两人一起饮酒,吟诗,游山玩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因此,在李白心中,孟浩然就是他的——,就是他的——谁能读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3.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敬仰孟浩然的什么呢?孟浩然是唐代最早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好诗,其中有一首《春晓》,从几岁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人人都能吟诵,谁来背一背。4.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诗圣杜甫这样评价孟浩然的诗出示:清诗句句尽堪传——杜甫是说孟浩然的诗清新优美,每一句都值得千古流传,这就叫——(齐读)因此李白说,您的诗篇——(齐读:誉满天下)。5.李白不仅敬仰孟浩然的才华,更敬仰他的人品,李白还曾写过另外一首诗来赞美孟浩然的人品。出示:《赠孟浩然》看看下面的注释,能读懂李白敬仰孟浩然什么样的人品吗?6.是呀,就是这样一个风流潇洒,不羡权贵的孟浩然,怎能不让李白深深敬仰呢?读(红色标出前两句)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时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7.我们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深深的敬仰,你还能从这段话中读出什么呢?(李白不忍孟浩然离去,从哪儿看出的)是啊,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和我们今天交通便利的现代大不一样,今天我们分别了,也许明天我们就能见面了,而在交通极其落后的古代,这一别也许——?是呀,谁再读一读李白的最后一句话。8.良师,益友,兄长,知音,离别就在眼前,李白能不难过吗?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齐读)今日一别,何日才能再相见,何时才能再相逢?李白是多么的不舍呀!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齐读)2送别的话里倾诉的是心声,满满的酒杯里装的是情意。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齐读)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