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大屯矿区第三小学数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口头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思维的发展同口头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几年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但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或是需要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思维过程时往往词不达意或根本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或小组成员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课堂上,还存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果我们忽视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会习惯于成为“答题的机器”。久而久之,这样就会妨碍了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妨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真正落实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的数学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了。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所谓“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小学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把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能用口头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信心说,喜欢说,学会说。1、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2、美国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忽视了数学语言的教学无异于买椟还珠。3、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说明理由"。这是对新一代学生的要求。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语言是这种文化的外在表现,数学思维是这种文化的内在蕴藏;数学语言又是数学思维的外壳,而口头语言在数学语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1.通过调查和研究,找出影响小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普遍偏弱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对策。2.经过培养和探索,使学生的说得准确、简练而有条理。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完整性、条理性和敏捷性的发展,让学生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3.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使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2、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机会,让学生多说。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形式。3、教师精准示范,让学生会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课堂用语的精炼、严密,特别是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述,数学问题的阐述,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五、课题研究的过程1、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2月)(1)进行文献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交有关专家指导并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2、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3年8月)(1)调查了解学生现状,确定实验研究对象,(2)紧紧围绕课题开展扎实的实验研究,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及时调整研究方法。3、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1)对预期目标进行评估,作课题总结。(2)整理案例、经验总结等原始资料。(3)撰写研究报告,提请有关部门进行课题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