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期中考试试卷5、综合性学习。(7分)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九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让广大学生铭记这一历史,接受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将进行一次盛大的文艺会演。(1)组委会将向全体学生征集文艺会演主题语,要求是语言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短语。你写的是什么?(2分)(2)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80字左右)(3分)(3)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一历史,受到更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想开辟更多的活动途径来进行纪念。如果是你,会设计哪些活动形式?请你仿照下列形式再拟两个,要求字数相同,结构相同。(2分)活动形式一:举行文艺会演活动形式二:开展橱窗宣传活动形式三:活动形式四:三、现代文阅读(22分)(一)(10分)“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a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6、体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中“说”的含义。(2分)7、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写了哪些事情?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8、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从所给的三个画线句中选出一句进行欣赏,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9、“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3分)(二)(12分)黎紫书夏日炎炎,黑狗炭头是那样走路的——蹑手蹑脚,舌头伸得好长。好长,几乎要触到路面了,哈。大太阳让上学的路变得漫长。炭头一路上嗬嗬嗬地努力呼吸,直至走到学校门口。女孩拿手上的野芒草抽一抽它的头说,去吧,放学时再来。炭头才转身往回家的路上嗬嗬嗬地走。夏日的阳光让炭头看起来比平日黑得更纯粹一些,皮毛发亮,长尾巴竖起来摇啊摇的,像在赶苍蝇,也像妈妈坐在病榻上摇蒲扇的动作和节拍。夏日的夜,纳凉,赶蚊蚋,驱不走的郁闷。炭头是在妈妈犯病后才来的。女孩那时误以为是只小猫,把它捡了回来。爸爸不喜欢炭头,他说狗毛会让妈妈的病加重。女孩听话地把小狗丢弃,可它又自己循路回来,女孩就再也舍不得了。不依不依不依!她一脸倔强,把小狗紧紧抱在怀里,爸爸没辙了。邻居说自来狗是好兆头,而小狗还真适时地在家里发现了借宿的毒蛇,汪汪汪,算是救了大家的命。妈先心软了,爸也就无话。从此家里多了条狗,黑不溜秋的,叫炭头吧。炭头真黑,浑身不夹半丝杂毛,只有眼珠略带棕褐,像两枚琥珀色钮扣钉在一团黑绒上。这双眼睛就那样看着女孩一岁一岁长大,也陪女孩一起凝视妈妈染在墙上的身影,以及爸爸愈来愈精瘦黝黑的背脊。妈妈到医院去的次数日益频繁,留诊的时间愈来愈长。上门来讨债的人似乎多了些,勤了些。也有热心的邻里打听了各种偏方,或送来一些奇怪的野味与草药。爸爸傍着炉灶静静地熬药和抽烟。隔壁家的大娘经常过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