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柳永导入导入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分类:(1)按照字数: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2)按照段落:单词(一阙)双调(两阙)三叠(三阙)四叠(四阙)(3)创作方式:填词自度曲(《扬州慢》)(4)按照风格:宋代词风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其作品气势豪放格调高昂、取材广泛。词的标题和词牌:二者有着严格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柳永“奉旨填词”柳永的词大多反映市井俚俗的生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的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可见,流行的程度远远超出了现在歌坛上的“四大天王”。他称自己是“奉旨填词”,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柳永也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把从政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目标,哪知他的仕途充满坎坷。他于公元1017年赴京赶考,没考上。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他便写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是一首发牢骚的词,说我没考上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会被社会承认,我是一个没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浮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喝酒唱歌。但是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却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词在当时是配上音乐来唱的),覆盖了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最后还传到了宫里。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又过了三年,柳永再次参加考试,终于以他出众的才华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就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又把他的名字勾掉了。皇上的轻轻一笔,彻底地把柳永推到市民堆去写他的歌词。柳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是奉旨填词。”从此他终日流连在歌馆妓楼,瓦肆勾栏,他身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与这里的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仕途上的失意并不妨碍他艺术上的创造,可以说,正是这种失意造就了独特的词人柳永,造就了独特的“俚俗词派”。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年青时常出入歌楼酒馆,为歌伎乐工填词写曲,因此为士大夫们所不耻。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以慢词声传一时,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词多反映都市繁荣景象和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善写“羈旅行役”的离愁别恨。他以铺叙见长,善于用通俗的语言传情状物,雅俗共赏。著有《乐章集》。朗读欣赏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分析词句分析词句““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1.描写了哪些意象?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暮雨、江天、秋暮雨、江天、秋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时间、地点、天气、人物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