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说课稿攸县职业中专刘锦球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将进酒》。我将从教材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一、教材内容《将进酒》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古诗文欣赏,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这首词是李白劝酒诗的千古名篇,既是一首绝好的诗,又是一幅优美的画,因此我设计了一节赏析课,引导学生以画入诗,把握诗情,感悟李白的人格魅力,培养古诗词的鉴赏能力。12015年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说课稿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都有古诗词的学习经历,但是对古诗词往往缺乏兴趣,不想学,学了就忘,难以领略古诗词的魅力。不过美术学生学习美术,具备一定的审美感受力,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课堂形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策略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以画入诗,进入奔放诗境。2、诵读品味,感受起伏诗情。3、合作问答,探究人格魅力。教学重点是以画入诗,进入奔放诗境;诵读品味,感受起伏诗情.教学难点是感悟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及思想复杂矛盾根源。我运用“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将课文的主要知识点录制成“微课视频”,内容包括四部分:明确内容、把握情感、品读佳句、感悟人格。课前,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文本对话。课堂上,师生合作,探究文本,进行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深度对话。在“翻转课堂”的情境下,传统的课堂讲解“翻转”成课前学习加课堂合作探究。课堂的翻转,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与文本的多重对话。为更好地实现目标,落实重难点,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了诵读法、活动法和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第一步,教师授课在网络,学生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上课前一周,教师将课文主要知识点录制成“微课视频”上传到优酷网,将网址链接到班级QQ群论坛,要求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观看视频,完成学习,根据学习情况填写个人学习任务单。学生组成6个学习小组,完成小组活动任务,并提交小组学习任务单。这样,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合作相结合,完成第一轮的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个人学习活动包括:读文本、答问题和问疑点。在读、答、问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内容,体会情感,并提出自己的疑惑。()个人学习任务单读答问2(自评)()1星读准字音()2星读准节奏()3星读出情感()4星提交朗读音频材料()5星提交配乐朗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本诗表达的主旨是什么?2.2、为了表达主旨描写了哪些意象?3.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4.4.本诗的情感变化如何?5、从本诗中,你能感悟到诗人怎样的人格魅力?(我的问题)小组学习活动包括议意象、画作品和问疑点。在议、画、问的过程中,学生明确意象、感悟意境,解疑质疑。第小组学习任务单小组成员:议画问小组讨论,建议画表现。由同学完作品,名为。小组内合作解决的问题: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学习任务单课前反馈给教师,教师整理汇总,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探究的内容。第二步,学生活动在课堂,师生互动,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第一环节,你画我评,赏析诗境。完成同一内容的小组依次展示绘画作品,其余学生评价,选出“最佳作品”。评价过程由问题来驱动,画中有哪些意象?从画中你感受到了哪些词句的意境?学生在评画过程中明确,画中出现了黄河、高堂、明镜、白发、金樽、月、五花马、千金裘等这些意象。学生表示,诗中的意象营造了悲壮的意境,承载着作者奔放愤激之情。(约15分钟)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结合了学生的专业特长,引导学生以画入诗,进入悲壮诗境,进而了解诗歌内容及豪壮的气势。,第二环节:你读我听,体味诗情。首先请之前提交朗读音频材料的四名学生分别诵读,其他学生从节3奏、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明确在朗读时外在奔放、内在愤激,用豪放激昂的语调来读。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