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让户外体育游戏区更精彩【摘要】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有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有助于教师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良好的户外体育游戏不仅能增强幼儿的体质,还能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让幼儿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并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变得更积极主动。本文从四个方面讲述了《指南》在指导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的启发和帮助。【关键词】指南户外体育游戏【正文】《指南》中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是针对传统体育活动而开展的新尝试皮亚杰认知理论也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形式,正是应用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能促进幼儿在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中,充分自由地活动,激发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自主运动的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质。在《指南》指引下,对如何有效开展户外体育游戏区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和体会。一、创设有效的户外体育游戏区户外体育游戏区是指在户外场地上引发的,以粗大动作练习为主要内容的游戏区域。一方面,身体运动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需,喜欢运动也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阳光和空气是保障幼儿健康的自然条件,所以户外体育游戏就成为幼儿园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每天必须进行,户外体育游戏区的环境创设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游戏区绝不只是孤立地发展粗大动作,而是通过粗大动作的自发练习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对户外场地的功能区域划分,可以考虑三大要素:一是发展哪些粗大动作,二是如何提高综合运动能力,三是怎样促进运动中的思维发展。1.固定运动器材游戏区固定运动器材区是幼儿在固定的大型运动器械上进行活动的场所,幼儿的粗大动作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的环境发展起来的,哪些固定安置的大型运动器械正是按照基本动作练习的需要设计的,钻爬、攀登、旋转、支撑、悬吊等等都可以有专门的器械进行练习。幼儿的动作正是在发展过程中,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正是幼儿在器械上的自我挑战中小步递进地实现的。2.可移动运动器材游戏区可移动运动器材游戏区是幼儿可以用栓受操纵移动性运动材料来进行游戏的场所。可移动的运动器材有两类用途:一类是教师根据发展幼儿某项运动能力的需要,设计或投放能发挥特定功能的器材,如走高跷,袋鼠跳,爬竹梯,走平衡等;另一类是投放能够做各种组合变化的非结构性材料,如球、圈、绳、棒、箱子、板条、轮胎等能够滚动、能够推拉、能够抛接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价值在于,每种材料有多种玩法,材料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具有更加灵活使用的多功能性。运动材料具有可移动和可变化性,其丰富的运动体验,对幼儿综合运动能力以及运动思维的意义就越大。3.自然游戏区自然游戏区就是富有野趣的自然游戏场所。其趣味性主要体现在场地特征的多样性上,土坪、草地、石子小路,阶梯、坡地、百草园地,沟渠、帐篷和小屋……在这样的场地上奔跑、追逐、捉迷藏,能让幼儿体验各种场地特征对身体控制能力的不同要求(比如上坡、下坡,跨越沟渠,绕开障碍物),获得多种运动经验。幼儿园的自然游戏区本身就综合了户外的各种环境特征,能够使幼儿安全有效地体验如何调控自己的身体,机智灵活地避开障碍,练习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好地应对外面世界难以预料的变化。体育游戏具有竞争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激烈程度和完成难度,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激动的情绪,老师也就无法完全事先预料游戏过程会发生什么事情。为确保安全,必须在所有的游戏材料的使用上考虑周全,使之在任何条件下都安全无疑。所以,挑战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