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作者及工作单位梁萍南宁十四中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课题在初中化学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化学变化、原子的结构、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核心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内容都为本节教学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从本课题起,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学习将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本课题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它为化学反应的表示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学情分析本节课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定量化学实验。学习物理时,学生已认识了能量守恒的知识,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变化,例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水分解的图示或动画,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水的分解反应,认识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来的分子变成新的分子,从而了解了水的组成和结构,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看,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这就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能力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正式学习科学知识之前,往往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或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知识,这些经验性的知识被称为生活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学生的生活概念有一些是正确的,与科学概念相一致;而有一些则是与科学概念不一致。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观察煤、木柴、蜡烛的燃烧,认为物质燃烧以后的质量减少了,甚至消失了;铁生锈变重了。怎么是质量守恒呢?这就是一个错误的生活概念。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帮助学生澄清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建立科学的概念,实现学生头脑中的概念转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发现化学变化往往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研究。本节课主要研究积极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基本信息问题确立主题化学反应中“量”的变化。由上述问题,引入新课教学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来进行研究新课教学活动探究1、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改变?如果改变,则可能有几种情况?2、猜想与假设[质疑]所提出的意见中哪一种正确呢?3、实验探究: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依组号顺序,每组各自根据提供的仪器、药品进行“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的测定”探究实验:方案一(第一组)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第二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三(第三组)方案四(第四组)教师巡堂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4、讨论、交流、思考,得出结论5、表达与交流:产生猜想,出现不同的想法讨论、交流得出有如下四种情况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有的可能增加,有的可能减少,有的可能不变。做好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各组设组长、小组代表、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评论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各组派代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