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案课题:《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生动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弄清故事层次间的过渡及其由浅入深的逻辑推理过程。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灭亡性,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3、理解文章的主题,领会文中潜在的思想:探索不应该有终止之时,培养自我不断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2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说明方法介绍】【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从本质上来区分,打比方是修辞本质上是比喻,强调相似点,有本体和喻体。摹状貌,不是修辞,虽然也强调相似,但更多的说明趋势,状态具有什么特征,无本体与喻体。【作者简介】伽利略(1564~1642),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比萨,意大利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成功地改变了科学的进程,使物理学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支持用实验来检验科学理论,用数学的办法来验证成果的观点,他是第一个用望远镜来观测夜空的人,在行星和恒星方面他也有很多发现,在与传统思想决裂的精神鼓舞之下,伽利略为科学进步铺平了道路,他的主要著作有《对话》和《论述》。知识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颖慧(yǐng)臆断(yì)宛然(wǎn)迥然不同(jiǒng)惊诧(chà)牛犊(dú)惊愕(è)嗣后(sì)窒息(zhì)一幢(zhuàng)匣子(xiā)门枢(shū)毋宁(wú)蟋蟀(xīshuài)折断(zhé)笃信(dǔ)啁啾(zhōujiū)宽宥(yòu)弥补(mí)厚薄(báo)2、解释下列词语。(1)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2)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3)饶有兴味:形容人的兴致很高。饶:丰富。(4)聊以自娱:姑且用来自我娱乐。(5)信步而入:随意走进。(6)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的地方。(7)天资颖慧:形容人生性聪明。迥然不同:差异很大,完全不一样。迥:远。(8)兴致勃勃:兴趣较浓。(9)无所不晓:没有不知道的事。3、本文作者,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比萨,意大利的、和,他的著作有和。(伽利略(1564~1642)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对话》和《论述》)4、写出关于知识的名言两句(2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补充栏: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爱默生。他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的一篇文章——《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自读课文,用心体会找出文章中介绍的自然界中的几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明确:有九种方法,分别为:鸟啼、吹笛、提琴、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指尖敲杯、昆虫振翅(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铁簧片(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蝉鸣2、找出文中介绍各种发声原理的句子。(课前收集善于蝉的发声原理知识和慧性的形成资料。)明确:句子略。蝉的发声原理,蝉的腹部两侧各有一片弹性绞强的薄膜,叫做“声鼓”,外面覆盖一块盖片。里面有鼓腹和完美的扩音系统,由两片褶膜,一个音响板和一个通风管组成。蝉在高歌时,不是用锤敲鼓,而是用肌肉徐徐颤动,拉扯动鼓动膜振动空气,发出的颤音在褶膜里扩大,然后它从音响板上反弹回来,音量变得更大。接着,张开穴上的盖片,鼓声就传扬开来了。3、行文中作者并未让“笛”或“软笛”从人物的嘴里说出,而是描绘“笛”或“软笛”在这个人眼里的形象:“正在吹着一根木管,同时手指在上面按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