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把饭勺放到吃饭人的手里VIP免费

把饭勺放到吃饭人的手里_第1页
1/3
把饭勺放到吃饭人的手里_第2页
2/3
把饭勺放到吃饭人的手里_第3页
3/3
请把“饭勺”放到吃饭人的手里颍州区三合中心校胡庙小学:谭小红内容提要:张开嘴等待别人的饭勺,远没有自主料理轻松自如。一、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质疑,要体现出提问真正的质疑功能。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环境,应该把提问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二、教材是给学生用的东西,不能将同学们渴望知道的或者特别需要详尽介绍的内容藏起来。三、学校应该让最需要资源的人及时方便地获取资源,让使用资源的人有权利管理资源,看到躺在床上不能自理的病人由陪护人员喂汤喂饭,享受精心贴心的服务,倍感温馨。可是,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让健康的人们也同样享受如此的照料,不仅看上去荒唐滑稽,即便被服务者也会感到无比别扭,因为那种“被服务”状态下对服务的“配合”,远没有自主料理轻松自如,与其张开嘴等待别人的饭勺倒不如把饭勺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来得痛快。打量一下校园里的若干教育和管理活动,更能发现类似的环节,颇有些饭勺放到局外人手上的做派。其一:比如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质疑。科学家李政道说:做学问,首先要学会问;只学会答,非真正的做学问。就是提倡学生学会质疑、提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更重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提出问题的不是应当存在问题的学生,而是毫无问题的老师;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是检查那些已经存在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这种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方式已经失去应有的质疑的功能。而新课程下的课堂提问模式,则是要求“学生质疑、提问,老师启发、引导”,体现出提问真正的质疑功能。本人认为“先学生质疑提问,后教师点拨指导”的提问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展现了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项职责,这就要求学生们质疑提问权的行使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后辅导,而应当出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尤其中小学老师凭依讲台高高在上,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允许学生挑战的,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犹如强者与弱者,学生往往是无条件服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而教师往往以学生众多为借口,放弃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更多强调学生要放弃自我,磨灭个性,去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根本不敢提出与老师相左的观点,不敢对老师或者教材发出自己的疑问。如果偶然有某个学生斗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疑问,有的老师就会因其胆敢挑战权威而大动肝火,甚至以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论处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成效。教师在教学中改变教学观念,应该把提问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环境。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质疑的课堂提问是极其不负责任的。那种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地位的传统课堂提问模式是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探究意识的扼杀。新课程标准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自主解决、自主完成问题。因此,本人认为:那种说课堂上没有问题的教学才是有最大的问题的教学。我们应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人。老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变主导作用为引导作用,为学生构造宽松的质疑平台,引导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二:又比如拿我们的教材来讲。其一直因为其价值定位模糊而难尽人意,就名称来说,它当然应该是为教师们编写的,可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又普遍认为教材的编写理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不然还喊什么“以学生为本”?甚至学生人手一册本身即可证明教材的价值诉求,所以,有人就主张将教材的名称改为学材并非没有道理,更有大多数编者声称,新一轮的教材已经实现了从教师本位到学生中心的转变。可是遍观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版本的教材,我们仍然十分遗憾。这个本来是给学生用的东西,一到关键时刻,便将同学们渴望知道的或者特别需要详尽介绍的内容藏了起来,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把饭勺放到吃饭人的手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