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觉性首先我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本班的班规,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遵守。就举个做眼保操的例子吧!为了让学生能认真做好眼保操,我首先利用一整节课的时间教学生做,认真扣每个动作,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做准确。然后我规定学生每次眼保操都一定要认真做,并说明三个理由:一、为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当然说了很多不保护好眼睛后果很严重的例子)二、为班级荣誉着想。(不要让值日生扣我班的分,影响班级荣誉。)三、如果没认真做就只有课下重做,也是为保护眼睛着想。不管学生是信服这三个理由中的哪一个反正他们每次做眼保操都很认真。即使有极个别不好好做的学生,那就一定要他重做,并进行说服教育。也就是班规一定要兑现。当然作为老师我从自身做起,先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当地上有纸时,我先捡起来,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吃饭之前总是先洗手……这一切,时间长了,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学生就会学着去做。其次加大检查督促的力度。在老师和班干部督促的同时,还要在班级里营造同学们的舆论力量,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从日常小事做起,即从班级的卫生、纪律等做起,要做到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甚至老师不在时要求做得更好,这就要求班级舆论力量发挥作用,一个“有事”,群起而攻之,利用好学生自身的力量。作为学生自己被老师批评了,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批评自己的不是老师,而是在“平行地位”上的同学们,会觉得很没有面子,因而会更加小心,促使自己不违犯班规。同时,对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同学,要及时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不良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危害。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发现都要及时的要求他们改正。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两三天的事情,而且学生的行为有反复性,所以,要时时讲、天天讲,做到百讲不厌。而对于个别自觉性极差的学生光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帮助在班里,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我就让他们在班中找一名自己信任的、认为自觉性强的同伴,与他们结队,采取“一对一”帮助式,自觉性强的学生起到提醒、监督的作用。如:我班的徐子浩,他各方面习惯都较差,我时时刻刻都要不停的提醒他有一次课下与他谈心时,我发现他特别崇拜我班的周冠宇同学,我灵机一动,经他俩的同意,让他俩做同桌,让周冠宇来时时督促他提醒他,徐子浩也特别乐意接受。经过一段时间,徐子浩各方面还真有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