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粒,大探索江苏省丹徒区实验小学唐立颖发表于“教学月刊”[问题]:请你估计一下1千克米的粒数,再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探索出1千克米的粒数,看结果与你估计的是否接近?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五(2)班的同学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下面选取三个同学的实践过程,作分析与评点。唐啸同学的探索与实践:今天,我和李娜同学一起对唐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估算和探索,我估计1千克米大约有10000粒,李娜估计1千克米有15000粒。为了验证我们的估计是否准确,我们先找来一根织毛衣的针和两根细线,我们把线梆在针的两头,在把一个5千克的砝码挂在针的一边,在一个小的塑料袋里装一些米,挂在针的另一头。然后将针的中心平放在一根支出的细木条上,开始,织衣针不平衡,我们就往塑料袋中加了些米,直到后来织衣针保持平衡为止。因此我们发现塑料袋中的米的重量与5克的砝码的重量相等,我们就把米倒出来,一粒一粒地数,一共是242粒。这是5克米的粒数,那么1克米就是242÷5=48……2,大约是48粒。1000克米的粒数就等于1000×48=48000粒。这个结果比我们估计的结果大多了!方正同学的探索:我估计1千克大米约有5万粒左右。我是这样验证的:我找来妈妈的一只5克重的戒指来测量。我用一根小木棒、一把20厘米的长尺和两根一样长的细线做了一个简易的天平。把米挂在这个小棒的一端,戒指挂在小棒的另一端,用长尺做天平的支架,开始天平不平衡,我就往米袋中加米或挖米,终于天平平衡了,我仔细数了数一共203粒米,接着我又想到1千克里有200个5克,也就是200个203粒米,200×203=40600(粒)。这与我估计的结果差不多。我想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我们全国一天就可以节约13亿粒米,大约重:1300000000÷40600=3202(千克),我把我的这个发现告诉我的爸爸,爸爸说:这些米差不多够20个人一年的口粮了。陈奕群同学的实践:我到我家附近的中药店借来了一把小秤,我把秤砣移到10克的位置上,称出了10克重的米。再把米从秤盘中倒出来,一数,便得出米有440颗,那么1克米就有44颗,1千克米大约是44000颗。教师点评:“1千克米究竟有多少粒”这看上去是一个生活问题,但如果光凭学生的估计,这又是一个难以说清楚的问题。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猜想和估计去探索和验证,通过自己的实践找到的问题的答案,探索的过程闪烁着学生创新的火花,凝聚了学生的智慧,有的过程使老师也不得不感到惊叹和叫绝。这是一次成功的数学探索实践活动,欣喜之际,也给了我颇多感悟。(一)学生身上蕴藏的学习潜能是无穷的。面对问题学生没有束手无策,他们开动脑筋有效地加工和利用资源开展探究学习。在找不到天平来准确地秤出一小撮米的重量的困难面前,他们异想天开,就地取材,自制了一个简易的天平,用来秤出5克的米的重量,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为了避免直接数出1千克米的颗数,他们或结伴探索,或自主实践,或借助周围环境器材,化繁琐为简易,将动手实践与数学化的思维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实际经历了数学实践的过程,展现了各自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三)解决生活问题离不开数学的思想和方法。1千克米如果一粒一粒地数出它们的颗数,那将是非常繁琐的过程,学生在实际的探索中学会了取样探究的方法,这体现了学生“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化整为零、迁移类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成功和喜悦,这正是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邮政编码:212125手机:1391343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