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音乐史附:1.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是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2.评剧源于河北省东北部。3.《数九寒天下大雪》是歌剧《刘胡兰》中的歌曲。4.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黄自《长恨歌》。5.八音是周代开始的乐器的分类法。6.我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7.五四时期发展成熟并产生较大影响的器乐乐种是广东音乐。8.富有激情、质朴刚健的京剧“麒派”唱腔代表人物是周信芳。9.明朝音乐理论家朱载堉首创了新法密律(即十二平均律)及其详细计算法。10.汉魏南北朝时乐府音乐主要有相和歌、清商乐和鼓吹乐。11.有一首明清琵琶古曲,曾用过《夕阳箫鼓》《浔阳琵琶》等曲名,1925年改成民乐合奏后,取名《春江花月夜》。12.目前我国最古老的一首手弹琵琶曲是《海青拿天鹅》。13.唐代歌舞大曲结构包括:散序、中序、破,《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14.我国的民族拉弦乐器有:(元代时期,胡琴指代拉弦乐器)中胡、低胡、高胡、革胡。15.在音乐思想上提出“大音希声”观点的是老子。16.初期的学堂乐歌,主要采取旧曲填词的方法。17.瑶族舞曲是一首管弦乐曲。18.我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是创办于1927年的国立音乐学院。19.我国音乐可考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20.周代兴盛的六部乐舞(被儒家奉为雅乐经典):黄帝《云门》、尧《咸池》(《大咸》)舜《韶》(孔子评价其“尽善尽美”)、夏《大夏》(颂神转向颂人)、商《大濩》、周《大武》。21.群音之长—鼓(土鼓、木鼓和铜鼓)。22.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古笛是在河南舞阳县附近贾湖出土的,距今8000年,是竖吹乐器。23.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老的旋律性闭口吹奏乐器。24.周代,设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最高乐官为大司乐。25.六艺:礼、乐、书、数、射、御。26.《诗经》分三类:风(风土之音,包括15国的民歌,北方民歌);雅(105首,朝廷之音,贵族文人的作品,朝会的为大雅,个人抒情的为小雅;)颂(40篇,宗庙之音)。27.《楚辞》,楚国屈原,收集南方民歌,著名的有《九歌》《离骚》《天问》《招魂》28.周代按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八音”:金(钟、镛、钲、铙、铎)石(磬、鸣球)土(埙、缶)革(鼓、鼗、拊、鼙)丝(琴、瑟、筑、五弦琴)木(柷、敔)匏(簧、笙、竽、巢、和)竹(排箫)。29.编钟艺术发展到战国时代达到历史性高峰,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编钟64枚。30.真正代表儒家学派音乐思想的著作是《乐记》。31.乐府兴起于秦朝,兴盛于汉朝,汉武帝时达到鼎盛,汉哀帝时转衰。32.鼓吹,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汉文化与游牧文化相结合),分鼓吹(朝会、道路,有箫、笳,“黄门鼓吹”)和横吹(马上奏者,有鼓、角,“短箫铙歌”),《战城南》《紫骝马歌》《上邪》《有所思》。33.汉代相和歌的伴奏乐器:笙、笛、节(节奏性乐器)、琴、瑟、琵琶、筝。相和歌进一步发展,汉魏时构成相和大曲,大型歌舞套曲,结构包括艳、曲、解、趋、乱。34.汉代出土的说唱俑标志着说唱艺术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35.南北朝末年兴起的“歌舞戏”,是戏曲的雏形。36.嵇康,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思想家,《琴赋》《声无哀乐论》【嵇康首先将音乐与政治剥离开来,阐述了音乐本体的美(慎独、音乐自律美)】37.筑,击弦乐器,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一件筑。38.古琴音乐,蔡邕《琴操》;胡笳是一种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吹管乐器,源于汉朝,蔡琰,字文姬著有《胡笳十八拍》;阮籍《酒狂》;《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与《“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有关)。39.《碣石调.幽兰》,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琴曲。40.汉代京房六十律;何承天的新律;唐代曹柔减字谱;隋朝万宝常“八十四律”;南宋朱熹律吕字谱。41.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杨柳枝》是隋炀帝时期流行的曲子。42.隋唐音乐机构:政府管辖(管理机构:太常寺,下属大乐署和鼓吹署)朝廷管辖(教坊和梨园)。43.唱赚是宋代艺术歌曲的最高形式。44.宋杂剧的表演结构:艳段、正杂剧、散段。元杂剧的结构“一本四折”,元曲六大家: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马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