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合作(第一课时)序号: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什么是合作,合作的好处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教学策略选择:检查预习、熟读课文、初步感悟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三个和尚》,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板书:《学会合作》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合作,来完成这一课的学习。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能产生哪些疑问?1.学生谈感受。2.学生质疑:(1)什么是合作?(2)为什么要合作?(3)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从审题质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指导1.出示词语。钥匙嘴唇倾泻协作瓶子牺牲一幢顾名思义情不自禁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3.理解词义。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倾泻: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出来。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交响乐团:大型的管弦乐演奏的团体。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组成,参加者能达上百人。4.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1.根据要求,自学生字词。2.检查反馈。3.理解词义。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5.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第一段(第1~3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第二段(第4~6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第三段(第7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为学习感悟文本奠定基础。三、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习字册》。巩固字词。2.完成文后练习2.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序号: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合作,合作的好处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2.在活动中领悟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3.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教学重、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教学策略选择: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新授内容。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2.分几部分来写的?复习旧知,导入新知。二、精读训练1.理解第一段。(1)激发思考: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论……也不论……都……”“只有……才能……”“小……小……大……大……不……就……”(3)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4)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2.理解第二段。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1.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2.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3.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合作中作呢?(1)理解第4自然段。自由读第一个事例,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乐止,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2)理解第5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3)理解第6自然段。读读,想想: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小结: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3.理解第三段。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与“和谐”)4.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5.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6.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