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语段练习集粹1、读《东施效颦》,翻译全文。西施病心而颦(pín)其里①,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①里,乡级行政单位。译文:西施患心口痛病而在他居所的里巷按胸皱眉,同乡中有一个丑女子看见了,觉得这样很美,回到家里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按住胸口。里巷中富人看见了,把门关紧而不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离开她而跑开。2、将下面的短文译成现代汉语。张溥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译文:张溥年幼时就爱好学习,阅读的书籍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完毕,朗读一遍就烧掉,再重新抄写。像这样六七遍以后才停下来。(久而久之),右手握笔管的地方,手指、手掌都磨出了硬茧;冬天,手上的皮肤冻裂了,每天用热水浸泡几次。后来,就把他读书的地方命名叫“七录斋”。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群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⑴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2分)孔文子不认为向比他地位低的人发问是耻辱,(所以)孔子认为他是贤明的人。⑵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3分)既然如此,那么,古人深深以为耻辱的现象,后人在屡屡去实行却为认为是耻辱的情况(还)那样多,不是值得悲哀的事情吗?4、阅读下文,完成4--6题。诫兄子严敦书马援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离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之。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1)、解释下列词语:1)所以:……的原因2)寒心:感到痛心3)是以:因此(2)、翻译句子:A好议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喜欢议论别人的长短,妄议时政,这是我最痛恨的。B龙伯离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龙伯高为人厚道,细密谨慎,不讲不合宜的话,廉明公正而有威严。C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这就是平常所说的:“画虎不成反类狗”(3)、马援希望自己的侄子做一个怎样的人,请用原文句子作答。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对文中两个划线句子,任选一句进行翻译。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⑴休请均赋它郡。韩休奏请把这些赋税与其他州分摊。⑵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刺史幸好知道百姓的困苦却不予救助,哪能这样为政呢?6、读下面文段,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