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江北区两江国际学校鱼嘴实验校执教者:张舰一、教学内容:教材36~37页及相关练习。二、学情分析:从学生已有的基础来看,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单元的学习中,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经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从学生发展来看,本单元的学习的复式统计表是把两个(或多个)单式统计表合并在同一张表上,更清楚明了地反应数据情况。这样的方法,也是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因此本单元不仅仅只是让学生会解读复式统计表或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单式统计表为什么要合成复式统计表的原因;经历怎样把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的过程也显得十分必要。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进一步体验统计的作用和意义;2、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3、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能把收集的数据整理成统计表,会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分析。教学难点: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根据统计表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四、教学过程:(一)回顾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课前调查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1)你们用什么方法调查的?喜欢每个项目的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是多少?(2)调查的数据对不对,怎样验证的?小结:举手调查以及所用的验证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也用到过,它们都是很好的统计方法。为了便于观察和分析,老师现在可以把调查的结果填进统计表。(3)课件先后出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单式统计表:从这张(男生)统计表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这张呢?师小结:这里的两张统计表,要么只能看出男生的情况,要么只能看出女生的情况。像这样的统计表,叫单式统计表。(板书:单式统计表)(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单式统计表,它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小组讨论)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说,这两张单式统计表虽然统计的学生性别不同,每个活动的具体人数也不尽相同。但是,男生和女生统计的活动项目是完全一样的。(二)经历将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1)激发合并需求:下面我们根据这两张单式统计表进行一个抢答比赛,大家有没有信心?如果你知道了答案,就立即站起来回答,比一比哪些同学的反应更快:根据调查数据提4个问题:前两个只需要看一张统计表就能回答,后两个需要看两张统计表且要把男女生人数作比较。师质疑:为什么大家在回答后面两个问题的时候速度慢了很多?有没有办法让我们在看统计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更加方便和容易呢?下面我们以三人小组为单位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合作要求(读一遍):1、每个组员说一说你的想法,然后小组统一意见。2、一起动手完成作品,让它既简洁又合理。3、准备在全班汇报。(2)展示交流:展示的时候请你们一边演示,一边说明你们组是怎样做的,你们组认为这样做跟原来的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好处?预计:(1)横向合并在一起(2)纵向合并在一起(纵向可能有几种不同方式)逐步统一成规范格式后,追问:为什么要把女生的标题和项目都去掉?(要点:与男生的项目相同且顺序相同,重复的部分可以去掉;去掉后统计表更简洁。)并引导学生作必要的修改后,引导发现,这样做实际上是把原来的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了一个统计表。(3)认识表头并揭题,体会复式统计表的内容更丰富:出示刚刚合并成的统计表(不含表头),从这个统计表里的内容来看,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男生女生、活动项目和人数3个部分)课件涂色演示三个部分。表格的左上角只有活动这一个内容,还有两部分内容没有体现出来,我们可以像这样,把这一格分成三栏(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认识每一栏就表示哪个部分。这个地方叫表头,从表头里,你能看出什么?出示问题:这个表有()个统计内容,分别是()、()和()。这个统计表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