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学设计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初中马虹丽【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香菱学诗》【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要想做到长课短教,必须有一个主问题支撑,即用“一字品香菱”来赏析人物形象,学习写法,感悟精神。之前,我指导学生用复述法梳理了小说情节,之后,又通过资料法理解小说主题。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初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过程与方法初读,理情节——精读,赏形象——研读,谈启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教学重点】1赏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2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初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教法】创设情境法,一字品评法,点拨法,资料法【学法】圈点批注法,妙点寻踪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香菱)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位可怜女子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板书课题:香菱学诗)【设计说明:用判词导入,容易吸引学生进入情境,也能激发学生对于香菱的关注。】二、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1.了解《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2.检测字词,读准字音。3.补充关于香菱的资料。4.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设计说明:检查预习,不仅是注重基础字词、文学常识的积累,也是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扫清障碍。根据课题质疑,会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三、浏览全文,复述故事1、学生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尝试复述故事。2、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补充,指导复述方法,理清故事情节。3、说说众人是如何评价这三首诗的,重点赏析第三首。【设计说明:复述故事,既能有效地梳理小说情节,也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四、精读课文,一字品香菱1、香菱是怎样学诗的,透过字里行间来品味、勾画,用一个字来概括你对香菱学诗的感受。2、学生上台板书自己所选的字。3、学生逐个讲选字的原因,并读相关词、句、段赏析,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指导学生在文中作批注。①贴切的词语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②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体现人物的内在精神。③侧面描写可以烘托人物的形象。(写法指导)4、重点指导“苦”、“痴”、“乐”三字,齐读摘出的香菱之笑的句子,体会其以乐写悲的艺术效果,并指导朗读。【设计说明:本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学生通过自由品析来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五、研读课文,思考探究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①香菱天资聪颖,苦志学诗。②黛玉善教。③大观园优雅美好的环境,使其聪明才智得以展现。2、香菱学诗对你的阅读和写作有何启发?【设计说明:本文也是一篇指导语文学习方法的好素材,香菱学诗的成功经验,便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六、拓展延伸,感悟《红楼梦》1、作者对香菱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同情、赞美)2、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却命运悲惨,文中用笑来写悲,更显其悲。3、这样的女子,在《红楼梦》中满目皆是,所以说《红楼梦》既是一首女性的赞歌,又是一首女性的悲歌。【设计说明:本环节,展示了大量的图片,组成了一副红楼女子的薄命图,通过情境的营造,学生对《红楼梦》的主题有了粗浅的感受,突破了难点。】七、总结课文,布置作业齐诵《红楼梦》开卷词1、以《香菱学诗》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2、课外读读《红楼梦》【设计说明:理想的作业设计就应该是由读到写,由课内到课外。】【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香菱学诗》一文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体现出了这样几个理念:1、教学手法新颖。本课的主体环节主要采用了一字品评法。学生通过细读文本,选择一个字来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