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历史证据意识培养”的教学解决策略七年级历史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文,这对刚跨进初中学习历史的学生来说,因为学生根本没有生活体验,跨历史久远。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传授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很困难的。《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文中,通过伏羲氏教民熟食,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导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查找这些神话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述,看谁讲的好,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构建出方法体系之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阅历,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有计划、有梯度地逐步实施,方能培养出具有“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良好素养的。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通过书本上的插图了解我国农民在原始农耕生活中使用的骨耜,和铁铲等生产工具,半坡、河姆渡居住的草棚来了解原始居民的生活。并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电子白板来展示,借助这样的历史证据,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而得出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起源。另外,从半坡和河姆渡的房屋结构图,把地理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讲,河姆渡的原始农耕是我国的南方,地处在我国的长江流域,由于降水多,房屋屋顶成人字形状,半坡的原始农耕是我国的南方,我国地处在我国的黄河流域,由于降水少,房屋屋的结构不同,反映的是半坡的原始农耕是我国的北方人民的生活状况。通过讲解与对比,教师把什么是史论结合提前告诉学生,学生不仅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怎样来回答史料分析题还掌握了地理知识,真是一举两得,最终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长期以往,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就回得心应手,高枕无忧了。通过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