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谢瀚【教材分析】《经济生活》四个单元的设计从学科知识的角度分为了:第一单元——为何生产;第二单元——谁来生产;第三单元——为谁生产;第四单元——怎样生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国家的建设者和生产者。第三单元,特别是第七课的落脚点就在于人民在生产之后如何分配产品(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怎样分配才合理(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更是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较少思考到“为什么”和“怎么做”;在实践方面,“收入分配”问题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在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暂未思考到“劳动所得”“分配公平”等问题;在知识解读能力方面,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比如“公平”、“效率”、“初次分配”、“再分配”、“劳动报酬”、“财产性收入”等都比较难理解。【社会实际分析】时政性是政治学科的特色,也是新课改的重点——让政治科目更加贴近生活。这点在此框的学习中可以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框中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公平与效率”的知识点,再用“视频教学”的方式引导并分析“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让学生感悟我们生活中的《经济生活》,让学生去回顾历史中的“效率”与“公平”,让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当前存在的“分配问题”,让学生明白经济学并不是有多高深莫测,我们正在学,我们看得懂,我们甚至可以分析,可以为社会存在的分配问题建言献策。【基于课程评价标准分析】《课标》:3.7阐述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表现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积极参加实践,体验和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自觉树立效率和公平意识,培养公平精神3.7.4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1、收入分配的含义回忆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含义2、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解释当前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和意义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探究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3.7.5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的含义回忆效率的含义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分析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结合实例,提出或评析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措施分析:1、第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在课标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说法已经不符合当前社会现实。在本课中会引导学生分析当前分配现状,明确当前我国中分配政策中对公平的侧重;第1页2、可以看出课程评价标准是按照书本的顺序,先讲“公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再讲“效率”(同上),最后综合谈“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因为教学活动设计的需要,我调整了顺序,把“公平”与“效率”对比着来讲、分析它们的作用、辨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结合当前时政重点保证社会公平。3、在课标的基础上,结合时政与教材,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含义②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并关注当前现实中的分配问题③理解并识记如何促进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能力目标:①通过“分配奖品”的体验式教学,启发对分配公平与效率的理解,培养学生迁移理解抽象知识的能力;②通过解读“经济类视频”,引导学生出分析当前存在的分配问题及解决措施,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分配问题的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自觉树立效率和公平意识,培养公平精神。②通过对当前社会分配问题、贫富差距的了解,直面该问题,分析该问题,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政府解决分配问题,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构建和谐社会。【教学重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促进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促进公平(因为涉及“国民收入与居民收入”、“劳动报酬与非劳动报酬”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这三对关系,而且均比较理论化,离学生实际较远)【教学方法】1、体验教学法:通过给学生“分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