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筑巢和人类建造房子有没有区别?为什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提纲导学提纲1.1.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含义、特点、特点、基本形式基本形式2.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是怎样理解的?一、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2、特点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主体、手段、对象——三要素)三要素、过程、结果客观有目的、有意识改造世界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孤立的活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火车,轮子与铁轨摩擦产生阻力,能达到的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300km/h电车,用旋转的电机驱动的交通工具悬浮列车所需的牵引力很小只要几千kw的功率就能使悬浮列车的速度达到550km/h.它运行平稳,没有颠簸,噪声小实践实践正确错误认识主客观相符主客观相悖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判断: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可以获取间接经验)(可以获取直接经验)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1、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5、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叫陶知行,后改为陶行知。说明实践决定认识6、当前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江泽民同志概括总结的党的“三个代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③实践出真知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④C巩固练习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4.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A5.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6.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DB课堂小结((一)实践及其特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1.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含义2.2.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3.3.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准4.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