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无论是在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是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都是紧紧围绕“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良好品德”这个中心来说的。随着学生的成长,以往的客观的片面的知识已经不能让学生得到新的认知,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已经得到了发展,更应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祖国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以及通过历史事件,来认识自己的祖国。通过地理历史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相融,来丰富自己的经验知识与能力,是学生对社会有更深的理解,以使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具备初级的国家荣辱观,知道国富民强,国际地位高,国贫落后就要受欺负的意识。以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为做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打好基础。所以历史、地理知识的教学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