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DNA是遗传物质的分析及验证。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科学发现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情感目标理解生命的物质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和合作精神。19世纪中期,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0世纪初期,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成分)组成。蛋白质DNA染色体蛋白质和DNA,谁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证据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体外转化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材料:两种肺炎双球菌R型菌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多糖类荚膜S型菌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可致死[知识建构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①对比A.B组的实验现象,这说明了什么?④什么使活R型细菌转变成活的S型细菌???????由于体内有活的S型细菌的作用。活的R型细菌变成了活的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使活的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过程探究过程探究11]]格里菲思的实验格里菲思的实验::②D组小鼠为什么会死亡呢?③活的S型细菌如何出现???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实验设计]寻找转化因子: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多糖脂类蛋白质RNADN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但究竟哪一个才是转化因子呢?假如你是当时的科学家,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讨论:在证明DNA还是蛋白质或其他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必须将蛋白质、其他物质与DNA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才能确定究竟谁是遗传物质。提出问题实验方案:2、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观察其后代是否有S型细菌出现.1、从活的S型细菌中分离,提取出各种成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DNA\蛋白质和其他物质谁是遗传物质?作出假设:实施方案验证预测预期效果:DNA是遗传物质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转变成S型菌分析结论实验材料: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R型和S型)[过程探究2]艾弗里的实验:[过程探究2]艾弗里的实验:[过程探究2]艾弗里的实验:[过程探究[过程探究22]艾弗里的实验分析:]艾弗里的实验分析:??只在A组中出现S型细菌,说明了什么?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知识建构知识建构22]]DNADNA是转化因子。是转化因子。??有没有可能是有没有可能是DNADNA上仍沾有的上仍沾有的0.02%0.02%蛋蛋白质是转化因子呢?白质是转化因子呢???有没有比细菌更为简单的实验材料?(1)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TT22噬菌体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蛋白质外壳DNA小资料:TT2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TT2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的繁殖。在T2噬菌体的化学分析中,对蛋白质和DNA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硫仅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磷仅存在于DNA分子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侵入别的细菌侵入合成组装释放吸附侵入合成组装释放吸附T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DNADNA????DNADNA和蛋白质和蛋白质,,应分别标记哪一种元素?应分别标记哪一种元素?DNA标记P蛋白质标记S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一个巧妙实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测试。[过程探究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如何让噬菌体被标记?怎样将32P标记到噬菌体的DNA上?(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这种大肠杆菌)[过程探究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过程探究过程探究3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过程探究过程探究3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①A、B两组实验结果:A组标记的是蛋白质,侵染时留在外面,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B组标记的是DNA,侵染时进入细菌体内,产生子代噬菌体含有放射性。??②实验说明什么?噬菌体进入细菌中的是DNA,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