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第一节课如何上的再好些的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实施了6年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教师专业化发展缓慢,教学方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众所周知,每天下午1点至2点是每个人的大脑最疲惫,最不活跃的时间。而下午第一节课正是在这个时间内,这是令老师和学生都十分头疼的事。课堂上班级气氛不活跃,学生困倦。这使老师十分苦恼,加之,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传统教学,使原本重要的第一节课失去了他本身的价值。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浪费大量的教学资源。因此,如何上好下午第一节课,如何使下午第一节课变得更加精彩是很多老师一直关心的,探究的问题。这个课题值得我们研究。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张文质先生“生命化教育”理论和华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先生,组织开展的“生本教育实验”以及冯建军的生命教育理论都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和注解,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思想。三课程研究的目标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下午第一节课不在成为人人讨厌的“垃圾课”,使学生上的开心,老师上的欣慰。使之达到真正的实效。成为优质课。四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新课程下,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如何把下午第一节课上的再好些。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教学反思为辅导。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过程本课题研究的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月考后—其中考试)对学生教学进行初步的实施阶段,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及方法,使学生逐步适应新的课堂氛围,使下午第一节课的教学逐步走上正规,正常,创新的轨道。第二阶段(其中考试—其末考试)对第一阶段实施的方法和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使学生更加适应新课堂教学。第二阶段(其末考试后)总结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以各种素材为依托,形成阶梯报告。七课题研究的成果通过实践研究,创造情境,有效设问,使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实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和创新的内容,以及探究的能力,大大的超出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使学生在下午的第一堂课不再困倦.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八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主要问题教师是否能够对新课改的要求持之以恒,并且不断的创新课堂,把每一节下午课都变成一节优质课今后的设想学生不再讨厌下午第一堂课,教师不再惧怕下午第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