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妈妈的账单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去除华而不实,钻研教材”,是现在许多教育家所提倡的,所以,本课的教案设计紧紧抓住文本,引导学生研究教材。本篇课文围绕着小彼得和妈妈的两份账单,把母爱的无声、无私表现得极为动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活动卡引导学生将两份账单进行比较,在对比、讨论、交流中体会到母爱无价,从而解决重难点,让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同时得到训练和提高。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有关货币的简单资料。(2)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货币的简单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烘托氛围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多媒体课件出示背景资料中的小故事,教师配乐讲述故事。)2.同学们,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3.学生简单谈自己的感受。4.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我们看看这篇课文中的小彼得又是如何感受母爱的。(板书课题:妈妈的账单。)5.学生齐读课题,理解“账单”。设计意图:以配乐讲述故事引出“母爱”这个主题,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景,自然引出下一环节的教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教师提出读文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词可请教同桌或查字典,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份账单?(2)学生独立阅读,然后小组交流自学情况。(3)教师检查学生预习以及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重点词语:账单、索取、报酬、款项、慈爱、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2.再次读文,把握大意。(1)你能结合课件中的重点词语说说课文围绕账单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引导学生将重点词语串联起来,归纳主要内容: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要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看到报酬的同时,也看到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2)指名回答问题:课文共出现了几份账单?(3)指名朗读两份账单。注意:读账单价钱时的语调、语气,读出自己的理解。(4)学生交流有关“芬尼”的资料。设计意图:因为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选择了有助于概括主要内容的词语进行朗读、理解,并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师主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小组学习的成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比较账单,感受母爱1.比较两份账单。(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两份账单:小彼得的账单妈妈的账单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2)教师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①先自己默读两份账单,想一想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建议2分钟)②然后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活动卡。(建议4分钟)(3)学生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根据学生活动卡进行交流:预设1:两份账单的内容不同,彼得写的是妈妈欠他的,妈妈写的是彼得欠自己的。彼得写的事情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而且不是天天如此,妈妈做的却是很繁重的事,而且是十年。预设2:两份账单的报酬不同,彼得一共索取60芬尼,而妈妈付出了那么多辛苦,却要彼得支付0芬尼。(5)再读一读这两份账单,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①引导学生围绕“十年幸福生活”“十年中的吃喝”“生病时的护理”“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体会母爱的无私、无价。②过渡:母亲的爱是无声无息的,但时时围绕在我们身边;母亲的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这些你们都体会到了,那么小彼得感受到了吗?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课文中哪一段写小彼得认识到自己错了?(2)课件出示“句子填空”: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__________。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__________的心,__________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__________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3)学生阅读,完成填空。(4)从所填词语中体会到...